“年關”將至,超過30座城市房價加入到下跌隊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下降者21個,較前一個月增加了4個;二手房價格下跌者33個,連續2個月超30城二手房價格下調。其中,新房、二手房價格均環比下跌的城市有18家,包括合肥、廈門、南昌、濟南、鄭州、廣州、海口、貴陽等熱點城市。
這背后是,年底償債及業績沖關雙重壓力下,房企不得不加緊“搶收”回籠資金。聯動效應下,部分二手房業主亦紛紛降價銷售。
一位中型房企人士對記者表示,臨近年末,不少開發商都把回款作為首要工作,尤其會對一些去化困難的項目進行降價促銷,以實現回款目標。一些布局以三四線城市為主的房企,回款壓力較大,優惠力度自然也會加大。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在資金受限、去庫存壓力加大的客觀條件下,更多房企選擇以價換量的方式降價促銷,這樣的趨勢將持續至年末甚至明年一季度。
以價換量,銷售市場短暫回暖
今年8月份以來,一些頭部房企開始出現不同力度的降價促銷活動。進入年末,更多房企面臨業績沖關加緊促銷,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房地產銷售市場的回暖。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489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在持續8個月同比增幅為負的情況下,該指標已連續兩個月正增長。而商品房銷售額139006億元,增長7.3%,增速持平。
“雖然當前市場認為房屋銷售市場以降溫為導向,但降溫不代表下跌。此前有較多購房需求持觀望狀態,到了年底會因為降價促銷態勢而積極入市。”一位資深地產人士稱。
房價走勢仍在下探,尤其是三線城市降價者增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21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44個城市新房價格上漲,5個城市房價持平,上漲城市數量連續6個月減少。新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南京、杭州、合肥、廈門、南昌、濟南、鄭州、廣州、海口、貴陽、烏魯木齊、牡丹江、安慶、宜昌、岳陽、常德、湛江、韶關、瀘州、南充、遵義。
一線城市來看,僅廣州新房價格環比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6%,漲幅較前一個月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環比上漲1.7%、0.3%和0.2%,廣州則下降0.5%。
更能反映市場真實需求狀況的二手房市場,降溫更為明顯。近兩個月,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格下跌的城市數量均超過30個。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價環比下調的城市數量為35個,11月這一數量為33個,這是近4年多的最低點。
一線城市中,北京和廣州11月份二手房價分別環比下降0.4%和0.2%,上海持平,深圳上漲1.4%。31個二線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上漲0.1%,漲幅與前一個月相同。35個三線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上漲0.3%,漲幅較前一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漲幅分別連續7個月和8個月相同或回落。
11月,新房、二手房房價均環比下跌的城市有18個,分別是:合肥、廈門、南昌、濟南、鄭州、廣州、海口、貴陽、烏魯木齊、牡丹江、安慶、宜昌、岳陽、湛江、韶關、瀘州、南充、遵義,其中,后10個均屬三線城市。
事實上,房地產運行周期的底部是否到來,什么時候到來,很難用市場規律來判斷。2016年5月至今,本輪房地產周期已歷經近五年“超長待機時間”,主要在于持續深化的調控拉長了樓市下行時間,因此市場成交增速能否企穩回升,政策仍是關鍵決定因素。
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數機構人士認為,2020年房地產成交面積會出現回落。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房地產調控還將在較長時間內繼續保持總體框架,2020年房地產政策不會大幅放松,“預計2020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同比持平或下降至5%以內,房價漲幅有望收窄。”光大證券預計,202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將有8.5%的降幅。
尤其“三四線城市在經歷去庫存浪潮平息、棚改貨幣化退坡之后,本地真實需求的不足和前期透支的影響將逐漸暴露,2020年成交同比可能下降5%~10%。”交通銀行資深研究員夏丹認為。
這意味著,房企搶收的動作仍得繼續。
業績與資金雙壓逼近
在年末沖刺階段,率先以價換量的開發商,無疑獲得了銷售的主動權。
“金九銀十”期間,包括恒大、碧桂園、融創中國、保利、融信中國、禹洲地產、招商蛇口等房企在不同城市推出不同的促銷優惠活動,包括折扣房、特價房、送車位、大禮包等。以恒大為例,8月20日至10月8日實施全員營銷,優惠范圍涉及全國各省市高達500余個樓盤。數據顯示,僅10月份,恒大全口徑銷售金額達930億元,環比增長11.9%,刷新了房企單月銷售紀錄。
據報道稱,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在10月7日的季度工作會議上表示,地產業務的銷售和銷售回款仍然是公司未來的頭等大事,一定要提前超額完成今年6000億元的銷售任務。同時,下半年銷售回款要確保2800億元、力爭3000億元。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已發布11月份銷售業績的房企中,近8成銷售金額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越秀、中南置地、奧園、碧桂園等銷售額同比增幅較大。越秀房地產11月份共實現銷售金額78億元,同比增長達202%,暫列第一。
從前5名房企銷售額來看,2019年1~11月,恒大、萬科、碧桂園、融創4家房企的銷售額均超5000億元,保利發展緊隨其后,為4197.2億元。銷售面積方面,除萬科仍為個位數增長,其他4家房企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距離年終還有最后一個星期。結合部分房企之前曾發布的銷售目標,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前11月,佳兆業、世茂房地產、龍湖集團、陽光城、金科集團、中梁控股等10家房企已提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中海地產、中國金茂、招商蛇口、恒大、雅居樂等9家房企完成銷售目標的95%以上;保利置業、旭輝、華潤置地、新城控股、融創中國、美的置業、融信集團等9家目標完成率在90%~94%。這些房企業績目標完成均問題不大。
但仍有部分房企面臨業績無法達標的壓力。目標業績完成率在80%及以下的有8家,如遠洋集團、榮盛發展、藍光發展、祥生地產、東原地產、福晟集團、朗詩綠色集團、泰禾集團。其中,泰禾集團的業績完成率僅46%,朗詩綠色集團、福晟集團僅完成銷售目標的66%。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泰禾集團全口徑銷售額為689.2億元,在所有房企中位列第42,其年度銷售目標為1500億元。而在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還可以排到行業前20。
一個不妙的現實是,房地產去化壓力仍在加大。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735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5.7%。當前庫存規模已呈現連續12個月正增長態勢,若對比歷史數據,大致相當于2017年4月份的庫存水平。當前中央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即便出現房地產庫存新問題,短期政策也不會大規模放松和刺激,因此去庫存任務更多的還是會落在房企身上。
除業績壓力,資金鏈是房企不得不面對的另一重壓力。由于國內融資大幅受限,海外融資難以填補缺口,“賣房”已成為房企回籠資金的主要渠道。
從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數據來看,銷售回款是其現金流改善的主要方式。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6.05萬億元,同比增長7 %,增速與1~10月份持平。其中,國內貸款23013億元,同比增長5.5%;自籌資金52511億元,同比增長3.7%;定金及預收款54482億元,同比增長10%;個人按揭貸款24395億元,增長13.9%。其中,后兩項來源均與銷售回款相關,在房企資金來源中共計占比49.14%。
不止是降價,迫于資金壓力,部分房企多次“斷臂求生”。如今年年初以來,泰禾集團已進行超10筆股權轉讓,回籠資金超85億元。為籌集資金,泰禾還進行了多次股權質押。而目前因信托借款合同糾紛,西藏信托已對福建中維地產、東莞金澤置業、泰禾集團及其董事長等6個被告提起訴訟,案件將于2020年2月11日開庭。市場猜測該信托目前或已逾期。
“臨近年末,不少開發商都把回款作為首要工作。大家都繃緊了弦,很努力地賣房,但資金壓力并沒有真正緩解。”一位房企營銷人士說。
“未來房地產市場總量會收縮,高增長階段已經過去了。”12月5日,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坦言,對于習慣了高增長的房企而言,明年將面臨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