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腸炎可能會讓你覺得陌生,但它有一個通俗的名字“秋季腹瀉”,顧名思義就是易在秋季出現的腹瀉病。日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就接診了不少腹瀉、發燒的小朋友,家長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來看看專家怎么說。
剛滿2歲的欣欣最近2天一直拉肚子、發燒,媽媽給她服用了止瀉退燒藥,但效果并不明顯,于是媽媽趕緊帶著孩子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門診部就診。經檢查,欣欣是輪狀病毒導致的腹瀉、發燒。
“孩子腹瀉時,多數家長都著急,就會給孩子服用止瀉收斂藥,但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使用止瀉收斂藥物效果并不明顯,病情還會加重。”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許紅梅教授說。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秋季腹瀉的最主要病原,主要表現為嘔吐和腹瀉,一般可先有發熱、嘔吐等癥狀,1至2日后出現腹痛、水樣大便。每次腹瀉大便量多,腹瀉逐漸加重,病程3至5天腹瀉最重,之后大便次數逐漸減少,7至10天痊愈。
為什么患秋季腹瀉的多是3歲以下孩子?許教授解釋,這與嬰幼兒免疫功能不成熟、胃腸道功能不成熟、胃液相對較少、胃腸道抵抗力弱等有關。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流行季節,其中10至12月是流行高峰期。
孩子腹瀉期間如何護理?一方面需注意飲食。1歲以上的患兒建議吃少量加鹽的稀飯。同時注意腹瀉期間暫時不要給孩子添加輔食。如果小孩嘔吐得非常嚴重,應適當多飲水防止脫水。預防及治療脫水,首先推薦口服補液。如果孩子嘔吐較劇或腹瀉較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由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秋季腹瀉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傳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嚴防病從口入。此外,可帶孩子到當地疾控機構進行輪狀病毒疫苗接種,能有效預防孩子感染輪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