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成功秘訣,歸結一點,就是探索出了一條能夠通往民族復興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的大道。
敢于面向未來,需要雄心。
雄心,來自成功底氣。新中國成立前后,西方不少人想看中國共產黨的笑話。面向未來,毛澤東豪情滿懷,“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如果我們的先人和我們自己能夠渡過長期的極端艱難的歲月,戰勝了強大的內外反動派,為什么不能在勝利以后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呢?”憑著這種底氣,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雄心,來自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在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搞社會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史無前例,國際上沒有樣板,路難且遠。無論是勇于探路,還是繪制藍圖,雄心壯舉無不飽含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善于面向未來,需要韜略。
韜略,源自人民智慧。每人都會望向遠方,卻未必都能看清遠方。面向未來,不僅要敢看,還要看清看準,駕馭把握。黨代會報告、五年規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宏偉藍圖和改革方案,之所以能看清時代方位、把準問題脈搏,皆因集中全黨全民智慧。中共十八大以來,其中有四次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逐一進行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十九大報告更是高屋建瓴,謀慮長遠。因反復調研座談、多方征求意見,中國對藍圖充滿信心。
韜略,源自漸進探索。歷史階段無法超越,沒有人生而知之。中國道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是從來就有。從“四個現代化”到“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再到逐步增加“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社會和諧”、“生態文明”……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經歷了日漸開闊的發展歷程。
要想擁有未來,需要實干。
實干,讓中國充滿力量。這種力量彰顯在碩果中。70年來,中國謀發展搞建設矢志不渝,輝煌成就舉世皆知。這種力量體現在民族精神里。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背后都寫著“實干”二字。這種力量,化為強大國家自信。披荊斬棘中,中國堅定道路自信;開拓創新中,中國堅定理論自信;自我完善中,中國堅定制度自信;自覺堅守中,中國堅定文化自信。
實干,讓中國未來可期。當前中國面對“兩個大局”,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到歷史轉折點,越要敢于、善于面向未來,勇于實干。扎根歷史、面向未來,中國對內提出一整套復興藍圖并付諸實施,對外倡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不做“清談館”要做“行動隊”。
“中國號”巨輪正在破浪前進,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對于新中國70年成就,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對于新中國未來,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經歷了五千年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道路將越走越寬!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