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網絡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熱鬧非凡的元宵佳節今日到來, 每每這個時候, 元宵和湯圓總讓很多人分不清楚。 為何要吃這兩種食物?二者到底有何區別?記者昨(18)日就此采訪了民俗專家。
元宵和湯圓其實不一樣
大家從小就知道, 元宵節是要吃湯圓的,軟糯甜蜜的湯圓也深受大家喜愛。然而,提起元宵,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認為元宵就是湯圓,二者完全沒區別,只是很多外地來的人喜歡叫“元宵”,我們本地人都叫“湯圓”。那么,元宵和湯圓真的沒區別嗎?
據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民俗專家潘家德介紹,他的學生南北都有, 過去很多人都覺得元宵和湯圓是一種食物的兩種不同稱呼而已,不過,據他了解, 同時也曾從北方的學生口中求證過,元宵和湯圓有很多區別。
大致來說, 以江浙為中心的南方地區,用包制方法制作的叫湯圓;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 用搖制方法制作的叫元宵。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滾出來的,外表干燥松軟。湯圓的餡偏軟,雖然以甜味為主,但甜咸葷素樣樣都有;而元宵多以甜味為主。湯圓大部分都是煮著吃的; 元宵卻不少都是炸著吃的。
不過,無論是“包”出來的湯圓,還是“搖”出來的元宵,都是元宵節的一個吉俗,取意在于闔家團圓、和睦美好、和諧圓滿,寄托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諸事圓滿的心愿,以致被人們留傳、沿襲、傳承。
元宵節南充還有這些習俗
據潘家德介紹,除了吃湯圓,元宵節南充還有賞圓月、看燈會、猜燈謎、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習俗。除了這些,元宵節四川還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 三偷檐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余皆為求子的習俗。 在南充比較典型的就是“偷青”和“偷燈送子”。
所謂“偷青”,就是去別人的蔬菜園里摘取少許的青菜。據說吃了偷來的菜, 不僅可以袪病健身,還可沾好運氣。被“偷青”的人家也不會惱火,反而會高興,因為被人偷了菜,說明自家的菜長得好,來年一定會大豐收,新的一年里會一切順利。
在元宵節看完花燈后, 將花燈偷偷取走, 送給結婚多年沒有生孩子的人家,以祈求其盡快得子,就是“偷燈送子”。據傳,過去人們相信元宵觀燈有繁衍子孫的神力,蓋“燈”與“丁”諧音,因男稱“丁”,女稱“口”,更引申為生男的吉兆。過去認為正月十五日的燈盞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婦共同去別人家偷來,放置床下,當月可懷孕。故而尚未生育與未生男孩的婦女, 元宵節觀燈尤為踴躍,而且專看有生子好口彩的燈,如貴子麒麟燈、送子娘娘燈、五子登科燈、觀音送子燈。(南充晚報記者 王治欽 實習生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