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市場有多冷?對于這個問題,除了中介,就屬賣家的體會最深刻。
“到10月份,我那套房子掛牌就已經一年了。”身在深圳的胡媛媛(化名)向第一財經表示,原本計劃去年出手的房子,足足掛了一年,房價已根據市場價的變動而下調了三次,也依然只是“看得多買的少”,始終未能成交。
放眼各大城市的二手房市場,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自從今年下半年一手房市場逐步降溫以來,二手房市場的溫度已是逐漸下降,直至寒意凜然。有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自今年年中以來逐漸下降,分別在10月份錄得年內低點。
中原地產新近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廣州市(不含南沙、從化)中介網簽量為4615宗,較9月同期(5237宗)環比下滑11.9%。成交量下滑至年內第二低(僅高于春節月3132宗);10月二手住宅網簽均價為26070元/平,基本與上月持平。
同樣,深圳10月二手住宅成交量3787套,較上月下滑23.5%,除今年2月份春節影響成交只有3133套外,本月成交量創下近20月以來的最低值,市場成交持續低迷。中原領先指數報884.0,環比小幅下滑0.73%,二手均價連續三個月下跌。
在上海,中原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上海二手住宅市場月報(10月)》則顯示,上海10月二手房成交11989套,環比下跌14.6%;價格方面,成交均價37288元/平米,環比下跌2.59%,處于一年來成交均價的最低位,同比下跌3.93%。
北京同樣不能幸免,北京市住建委的數據顯示,10月份北京二手住宅整體網簽量僅為8879套,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位,環比上月下降了42%,再次跌進單月成交萬套以內。
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挫的同時,價格也出現下降。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北京二手房均價下跌至6110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2%。其中,大興、豐臺、朝陽三個區跌幅最大,分別下跌4.9%、3.7%、3.5%。
據中原地產根據10月份的市場數據,廣州7成賣家愿意下調銷售價格,不過買家的觀望情緒仍在升溫。
據上述賣家胡媛媛女士透露,為了幫助房子盡快成交,她甚至找了中介經紀人,以私下給小費許諾,試圖讓經紀人主推自己的房子。“如今已經演變成了買方市場,只能希冀‘走后門’來盡快出貨。”
在胡女士同一個小區,另一位更著急的賣家,在上個月將房價從530萬直接降50萬至480萬而成交。
“這位賣家手上房源太多,基本上是貼著成本在賣。但從目前來看,大幅降價的情況屬于極端案例,更多的賣家是隨行就市溫和降價,但能感受到,賣家的心理預期是在緩慢下降的。”經手了上述交易的經紀人向第一財經表示。
從市場上看,二手房價格并未出現大面積下降的局面,但買賣雙方的情緒變化在悄然發生。
廣州中原地產的研究報告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成交量呈現不斷下滑的趨勢。二手住宅市場有逐漸“入冬”的跡象,主要表現在盤源去化速度大幅放緩、交投活躍度較去年同期相比亦有明顯下降,二手客戶觀望情緒有所升溫。加上今年一手市場促銷力度大和網簽價格調整利好的影響,不少客戶分流至一手項目。”
“買家的觀望情緒還是比較濃的,都想等到明年再看看。而賣家卻因為各自的原因顯得十分著急。”在廣州從事二手房代理業務的賀先生表示。
二手房交易量的減少,使得商業銀行的個人按揭業務也相對收縮。廣州一家股份制銀行個人業務部負責人透露,目前很少做二手房按揭業務,除非客戶自己找上門,公司也不會主推該項業務。
鑒于大量二手房放盤周期越來越長,有中介代理行向客戶表示:建議部分急需資金回籠的業主可以稍作讓利,以促成交易。若盤源持續的“放高價”,或將需要較長時間的僵持。
在廣州,一位炒房的業主正懊惱不已。他于今年1月份通過委托公證大約160萬入手一個95平方的房子,重新裝修好花了10萬。準備230萬賣掉,鑒于始終無法出手,最終經多次降價至180萬,基本上無利潤拋售,因為他的公證書1月底到期,所以心里非常急,到處發信息給傭金求著中介幫他推盤。
“即便如此,我們也很難給他找到客戶。”代理了該房源的賀先生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