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魏星)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首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中老年女性骨質疏松問題尤為嚴重,患病率高達32.1%,65歲以上女性患病率更是達到51.6%。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肖文德指出,治療骨質疏松癥,僅靠單純補鈣是不夠的,而是應該綜合治療。
單純補鈣是不夠的
很多人都知道預防骨質疏松需要補鈣,但往往會陷入兩個誤區:一是認為只要吃鈣片就可以補鈣了;二是把骨質疏松的治療簡單地等同于吃鈣片。據肖文德介紹,骨質疏松可由多種因素引起,鈣沉積不足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就像蓋房子,需要磚、沙子、水泥、鋼筋等多種材料,而且需要組合使用才行。治療骨質疏松癥同樣如此:鈣劑、維生素D、膠原、促進成骨或破骨活動的激素等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正常骨質。單純增加其中一個環節的供給,到一定程度后就是無效供給。
所以,治療骨質疏松癥,僅靠單純補鈣是不夠的,而是應該綜合治療,包括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等。如果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骨科規范治療。
運動和曬太陽是預防的重要手段
值得強調的是,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盡早預防可以避免骨質疏松及其骨折。即使發生過骨折,只要采用適當合理的治療,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要做到科學防治骨質疏松癥,運動比單純補鈣更重要?!毙の牡聫娬{。經常運動可增加骨骼承受的應力,同時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于骨骼的生長,可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斑\動量要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睂τ谡熳k公室的人來說,哪怕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樓,對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除了適量運動,市民還要注意多曬太陽。曬太陽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鈣的沉積。醫生建議市民,每天平均應有30分鐘的光照時間,以保證生成適量的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