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自動駕駛有望在2025年成出行服務公司實現盈利的救命稻草、
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專題論壇上,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預測道,自動駕駛有望在2025年實現大規模商用,并成為出行服務公司實現盈利的救命稻草。
孫會峰以滴滴為例分析說,滴滴6年來已累計虧損390億,其中2018年上半年凈虧損40億元。但自動駕駛系統大規模量產將緩解其虧損現狀,雖然目前系統生產成本仍比較高昂,介于7000~15000美元之間,但省去的司機分成以及運營費用的降低,不僅可以扭轉虧損局面,反而能有可觀盈利。
孫會峰認為,通過近三年汽車領域的投資熱點事件可以看出行業對于自動駕駛的態度轉變。2015年豐田十億美元重金投資人工智能,2016年自動駕駛關注度升溫,蘋果十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同年Uber合作豐田開發無人駕駛,6.8億重金收購無人駕駛公司Otto,2017年奧迪和Bosch分別宣布和NVIDIA合作開發人工智能,其他知名企業也紛紛將目光聚集自動駕駛行業。由此看出,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汽車行業最重要的投資熱點。
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用,將為未來交通模式重構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未來交通模式將如何被重構?對此,孫會峰表示,首先,重構產品屬性,傳統汽車行業在出行方面的功能提升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在未來,聯網將成為汽車標配功能之一,汽車行業將從獨立的機械產品逐步轉化成聯網的軟件平臺;其次,重構產業價值,“整車+零部件”的產業業態組合將轉向“平臺+終端”模式,隨之,產業生態掌控權將由整車企業轉向運營平臺;再次,重構出行體驗,在自動駕駛的世界里,取消司機駕駛位和駕駛工具,完全依賴自動駕駛系統,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轉向第四空間,使乘車體驗更為舒適;最后,重構交通系統,車網互聯使得車輛不僅僅是獨立個體,而是龐大交通網絡體系中的有機一員,自動駕駛車輛將接受網絡智能調度,將交通出行打造出智能化、自動化、聯網化的有機整體。
“自動駕駛是大勢所趨,在產業重構的背景下,汽車企業應認識到產業的變革及其重要性,分析變革背后價值鏈的流向,剖析企業自身的現狀,調整現有業務,把握發展機會。”孫會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