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網評:門票降價帶火的不只是景區
截至9月28日,各地已出臺實施或發文向社會公布了981個景區免費開放或門票降價措施,其中5A、4A級景區占比超過7成。全國這么多景區門票大幅降價,對游客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門票降價鼓勵更多的人走出去看世界。門票價有所降低,游客人數會不斷增加,由此帶動的其他消費,對于當地總體經濟的增長,貢獻也會很大。這就是規模效益的奧秘。典型例證是杭州西湖推倒環湖圍墻。景區實行免費,雖每年相應減少門票收入2530萬元,但促進了景區商業網點經營價值的提升,使每年增收逾億元,并帶動杭州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上百億元。舍芝麻,得西瓜,不言而喻。
門票降價倒逼景區提質。長期以來,景區門票逢節必漲,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已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阻力。門票降價意味著堵死景區退路,逼其轉變發展思路,開發新的運營模式,加快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門票價格做減法,產品服務做加法,旅游業才會產生乘積效應。放低門票的身段,敞開懷抱接納游客,是一個景區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所必經的陣痛。僅就消費心理而言,旅游業更好的創收利器不是門票,而是服務性產品,多元化的營銷。門票只有60元的故宮博物院,在文創產品上蹭著熱播宮廷劇,推出制作精美的乾隆印章,不僅贏得了火爆人氣,還帶來了不菲收入。
文化是旅游的附加值所在。過度依賴門票,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對景區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民眾也會產生“只有遠方沒有詩”的旅游抱怨。旅游業的升騰之道,在于打造旅游產業鏈,推進多次消費,投入更多的公共服務資源,從關聯產品著手,完善每個細節,確保服務質量,讓游客真正體驗到旅游是享受而不是挨宰受氣。
把門票價格降一點,敞開大門,滿足更多人的旅游需求。同時也要做好做足文化與旅游融合工作,實現旅游產業的提檔升級,推動景區景點的高質量發展。(張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