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本報記者 曾小清
提供免費"套餐"吸引創客扎根創業
提供免費服務“套餐”,是儀隴縣吸引創客扎根當地創業的重要舉措。
4年前,陳華東回鄉創建三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了4000多萬元,種高粱、釀酒、養家禽,搞起了循環農業。
產品做起來了,就要找銷路。陳華東說,原本要在本地建銷售中心,正為場地選址發愁時,儀隴縣電商產業園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產業園要給他提供系列免費“套餐”,包括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并提供產品營銷、倉儲配送、創業貸款、精準信息、專業培訓等服務支持。
入駐園區后,公司不再單一依靠以往的線下銷售渠道,憑借園區共享的電商平臺資源,和園區的創客一起將高粱酒、雞蛋等農產品上網,“半年就實現線上銷售額140多萬元,占銷售總額的60%-70%。”陳華東說。
在生活上,園區還設立了創客公寓,“讓創客零成本創業。”儀隴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局長龍小斌說,儀隴求賢若渴。
產業園運營方——儀隴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張健介紹,自去年9月以來,45家電商創業企業、30多個青年創業團隊、200多人返鄉創業人員入駐產業園。
但進入園區也不是沒有“門檻”。實現精準脫貧,是儀隴做電商的落腳點。所以在對象選擇上,創客的項目一定要緊扣當地“三農”經濟。此外,產業園還對入駐項目實行動態管理。“以一年為限。”張健說,達到盈虧平衡的企業不再享受免費政策,“以便騰出資源給有發展潛力且需要扶持的初創企業。”
整合物流資源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儀隴山巒起伏,地勢復雜。“山上有些路又是泥巴路,車上不去,只有靠步行肩挑。”四川同耕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之菡說,物流是最大成本,“起碼比一般城市高30%,配送時間還慢。”
因此,盡管儀隴縣城集結了不少社會物流,但很多都不愿意往鄉下跑。企業算了一筆賬:從縣城到周邊鄉鎮,油費、司機補貼,再加上車輛磨損,成本不下300元。按10元的平均收件價格,快遞公司每趟要攢夠30件以上,才愿往鄉鎮跑。另一邊,農戶居住分散,包裹量少,攢夠幾十件往往要等上兩三天。
為解決這樣的情況,儀隴依托郵政公司,建設了縣級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縣內10多家托運部入駐,實現了貨物集中集散。
儀隴郵政農村電商運營團隊負責人后平介紹,儀隴目前在全縣建成了5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和450個村級電商便民服務站點,覆蓋了100%鄉鎮和50%行政村。郵政物流每日固定班次進行定點投遞和攬件,可實現省內郵件次日到達、沿海城市4日內送至。
社會物流企業將產品送到縣城后,可委托郵政物流往“下”配送,反之亦然。“相當于為社會物流提供了‘搭便車’的渠道。”龍小斌說。
冷鏈物流是農業電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平透露,2017年底,儀隴將建成5000平方米的縣級郵政倉儲物流,“不僅要建庫房,還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及冷藏周轉箱和恒溫設備。”
發展訂單農業種什么銷哪里市場說了算
過去,貧困戶對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因為銷售渠道窄,對于如何保證可持續增收,大家看不到方向。”儀隴縣光華鄉棗子溝村黨支部書記羅正說。
“于是,當地著力發展訂單農業。”龍小斌介紹,儀隴縣政府建立貧困戶大數據,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設了貧困戶銷售專欄,掃二維碼就可知其生產和生活情況,并可購買其生產的農副食品。“我們還實行一票否決制。”龍小斌說,把假冒偽劣和摻假的產品列入黑名單,用誠信體系倒逼安全生產,最終積累市場口碑、形成品牌。
訂單有吹糠見米之效,大家爭先與電商企業對接,其中7成是貧困戶。如今,村里的櫻脆李、食用菌、生豬、香米,紛紛“搭車”電商賣向了城里人餐桌。
在渠道上,儀隴引導8家企業和22名創客深入鄉村,并精選1000戶建檔貧困戶與農村電商供應鏈進行對接,引導其種什么、養多少、銷哪里。
“同耕紀農業就與當地13個村的貧困戶建立了對接。”張之菡說,通過在互聯網上講述“一村一品一戶”的故事,發動會員客戶認領貧困戶的特色產品。同時,同耕紀農業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引導農戶種植養殖,再按需給用戶配給時令農產品套餐。目前,這些套餐賣向了上海、廣東、山東等省市,去年銷售量達603萬元,和傳統銷售模式比,企業利潤額翻了三番。
年輕的創客為貧困地區帶來了發展新活力。“農耕文化節”“鐵山挖藕賽”“互聯網+場景農業”等節慶活動輪番上演。一產和三產聯動下,去年帶動當地農特產品銷售額超2000萬元。
與此同時,分布在儀隴各鄉鎮的400多名“郵掌柜”,也成了帶動貧困戶致富的關鍵人物。“郵掌柜”負責運營郵政公司設在全縣村級電商便民服務站。他們負責分村建立“一對一”代買代賣臺賬,定期上門開展農產品收購、包裹投遞、現金存取、費用代繳等服務。目前,“郵掌柜”已實現儀隴貧困村全覆蓋。去年,全縣“郵掌柜”服務平臺辦理業務50萬筆,代購訂單5211筆。
免費套餐
●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并提供產品營銷、倉儲配送、創業貸款、精準信息、專業培訓等服務支持
●一年為限,達到盈虧平衡的企業不再享受免費政策
物流資源
●全縣建成了5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和450個村級電商便民服務站點,覆蓋了100%鄉鎮和50%行政村
●2017年底,將建成5000平方米的縣級郵政倉儲物流,包括冷鏈物流
訂單農業
●建立貧困戶大數據,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設了貧困戶銷售專欄
●一票否決,把假冒偽劣和摻假的產品列入黑名單,用誠信體系倒逼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