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山,也稱五星山,距馬鞍場鎮一公里。山勢雄偉、秀麗,滿山蒼松翠柏,花香鳥語。山頂有一峰突起,象一彎明月,有五條山梁均勻地分布于五個方向,恰似一顆碩大的五角星。五個山嘴均筑有堅固的寨門,所以,此山也稱“琳瑯寨”。南寨門石柱上有一幅對聯:“天外云峰新壁壘,山巔武曲化干戈”。橫批:安樂窩。山門前有兩尊形似鈴鐺的錐形巨石,叫做琳瑯石,據傳是王母娘娘送給琳瑯仙子一對耳墜變成的,山因此而得名。
一代偉人朱德總司令誕生在這五角星形山下的大彎倉屋。后來,朱德擔任總司令的人民軍軍徽,他和毛澤東一起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均是五角星,連朱總在山西武鄉縣八路軍總部栽的柏楊樹樹干斷面環紋也是五星角,印證了人們傳論的“五星聯環”出偉人的說教。
琳瑯山,由于獨特的地形,歷代是兵家,豪強爭奪搶占的要塞。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馬鞍場10公里的柏楊橋天臺山,爆發了以韓月娥(人稱韓胖婆)為首的農民起義,在攻打儀隴縣城時,曾一度據守琳瑯山。雖因勢單力薄導致起義失敗,但給儀隴的歷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清光緒30年(公元1904年)馬鞍轎頂山下有一田產2500多畝,山林7000多畝,佃戶500余家的富豪丁邱南,為了保全自家財富,在琳瑯山建修了“安樂窩”。將家中貴重物品運上了琳瑯山,重新加固了五道寨門,購買槍支、刀矛,組織民團據險扼守。后因在山上居住諸多不便,就下山以巨資建修起了集居住、防衛、休閑為一體的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丁氏豪華莊園。1933年8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解放儀隴后,分三路進軍馬鞍,馬鞍團總丁維漢率300多人的一個大隊堅守琳瑯山。紅軍將琳瑯山團團圍住,采取從正、左、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到一個小時,全殲守敵300多人,進而解放了馬鞍。民國30年(公元1942年)左右,儀隴、巴中、南部一帶有以彭良棟、賀老二、屈新民(外號架子豬)為頭目的三支土匪隊伍,曾先后占據琳瑯山,四處搶劫擾民,這三支反動武裝隨著儀隴的解放而被鎮壓。
琳瑯山是馬鞍歷史的見證。如今,琳瑯山是朱德故里的標志,已打造一新的琳瑯山4A級風景區,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