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這幾句話就是說,在植樹的時候要把樹的根舒展開,培的土要均勻,保留根部的舊土,把土筑緊密。這樣做才能夠保持樹木的天性,存活率才高。
“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愛得太深,憂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撫摸,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有抓破樹皮來驗查它是死是活,搖動樹干來觀察栽得是松是緊,這樣樹的天性就與實際情況一天天地相背離了。看似愛樹,實則害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樹和結交朋友是一樣的,在相互適應的同時,都要保持各自的天性,本性是自己和他人都不能隨便更改得了的,既然不能改變,就得保留,很好地保留。既然決定了和一個人交朋友,無論是工作上的伙伴,愛情道路上的伴侶,生活上的知心朋友,當然得除掉逢場作戲和為了某種陰暗的利益結交的酒肉朋友,都應該尊重別人的本性,不去隨便的動搖和影響其改變。如果發生了觸及到本性的事情,樹木都將死去,何況朋友呢。好在人與人之間是可以交流的,可以彌補、挽回,在發生了傷及本性的事情之后,應當主動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查找自己的過失,對的應該肯定并繼續發揚,錯的應該承認其錯誤并改正。要真正交一個朋友很不易,要盡量地坦誠交流、溝通、包容、遷就,愛他就要信任他,如不能一時就信任,通過逐步的了解,應該積極找到信任的理由,去說服自己去信任。
對朋友的愛,不能成為朋友的負擔,愛之太恩、憂之太勤,反而加重了朋友的顧慮。朋友之間肯定是要有關心、愛護,雙方都要拿出最真誠的感情去對待對方,相處之后,就不在是路人甲,肯定需要用時間去問候、關心。如不,久而久之就會疏遠;如太勤,無時無刻的去提心吊膽,自己累,別人也累,甚至得不到對方的理解,看為是不信任,過猶不及。真正做到順其自然又一帆風順的交友,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逐漸增多默契才能的,期間肯定有摩擦,有不愉快,需要交流、理解和關心來解決。一個人壓抑了,另一個人要及時予以安慰、疏導,不能不聞不問,這樣勢必加重、加快摩擦的發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現了過錯就要改正,才能維系和挽回朋友關系。善是什么?上善若水,平靜、強大、包容、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