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雨后的清晨,蓊郁的樹木給人一陣迎面的清新。
這個周末,作為監考官的我靜坐教室后一角,給參加全縣初三學科競賽的精英監考。這些孩子們個子都蠻高大,但稚氣未脫。他們時而靜心思考,時而奮筆疾書,教室里傳來筆與紙親密摩擦的挲挲挲聲。
百般無聊,我把目光移向了窗外。透過左邊的玻璃窗,我驚奇地發現天空是那么的藍!那么的澄凈!輕紗似的的一縷微云靜靜地裝飾著這塊藍玻璃,燦爛的陽光傾瀉而下。褐色的小山濕潤潤的,像少女飽脹的青春----昨晚的春雨,滋潤了它干燥的肌膚。山頂上,長著一些綠色的樹木。幾只小鳥拍著翅膀,一會兒停在樹上,一會兒歡快地在空中游戲。多美好多清新的雨后春晨。它是那么簡單,又是那么寧靜,讓人心曠神怡。神游一番,我把目光投向了右邊---太陽升起的地方。這一片天空卻顯得那么紛繁與沉重。天空像洗得發白的藍衣,一團團的白云中間夾雜著一些些憤懣的黑色,浮在半空中。一片片高低不齊的城市建筑,汽車緊張的鳴笛和小販的叫賣吆喝讓我不由自主把目光移到了左邊。還是那片藍,還是簡單的澄凈。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的語文教學,簡約、樸實、寧靜、致遠才能達到真正讓人流連的境界。
這種境界又多像“東方文化圣哲”的辜鴻銘先生所描繪的閱盡繁華后的真淳,一種生命歷經輪回的返璞。 “真正的中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和和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而今這種精神迷失在物質的叢林里,讓人迷惘嘆息。“扶與不扶”“讓與不讓”這些選擇題在孩童的世界里是那么單純,在成人世界里卻逐漸困難。忽然,一陣狂風呼嘯而過,吹得樹枝啪啪作響,教室里卷子翩翩起舞。為了不影響學子考試,我輕輕關上了門窗。風嘩啦啦在教室樓頂舉行接力賽,窗外,那道絢麗的風景依然.......
成人的理性,孩童的心靈多像窗外的那道風景。用理性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用心靈感受簡單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