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到郵局營業廳取我預定的報刊雜志??匆姞I業員小李的丈夫在替她值班,此時趴在桌子上不知在寫著什么,神態十分認真。見我來慌忙拿張報紙蓋一下,不好意思地笑著走了過來,將我的報刊雜志送給我。我成心想逗逗他“怎么,偷偷摸摸給紅顏寫情書??!”他連說:“不是不是,是給當兵的兒子寫信?!币娢乙苫蠼又f:“兒子在部隊不準用手機,只能通信,兒子不喜歡打印的文字,說那方方正正打出來的字木木的,一點也沒有情感。所以,他堅持用筆給我們寫信,也讓我們照此給他寫信。我家夫人給他寫信,主要是提醒他關照他注意冷暖和身體,我寫信則告訴他好好在部隊磨練自己。怎么樣,這是不是也可以叫‘烽火連三月,家書值萬金’??!”
“方方正正打出來的字木木的,一點也沒有情感”,孩子的話說的多好,既體現了新生代簡短明快的思維方式,又表達了對親人質樸情感的渴望?!皟盒星Ю锬笓鷳n”,他知道家鄉父母的牽掛和擔憂,他知曉家鄉親人的關愛與思念。在無法用現代通訊交流情感和牽掛時,他想到了最原始也是原生態的表達方式寫信。于是,他在遙遠的兵營,在“窗前花香伴月舞,案上詩簽隨風吟”的夜晚,鋪開潔白的信箋將思念親人的心緒如飛瀑般地傾瀉。他的父母接到鴻雁傳書后,各自打開心窗同兒子溫馨傾述。想想看,這是多么動人情感的、一幅幅隔空愛念的、壯美的畫面啊!由此,我想起了遠去的年代。那時,我們與親朋好友相互傾述,主要是書信往來,一封書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尤其是我們這些在方格里耕耘的耕夫們,每一篇文章都是靠自己一字一字書寫,一字一字斟酌出來的結晶。從稿件命題、組織材料,查找典籍、打腹稿到寫成初稿的形成過程,與其說是不斷潤色、反復修改的文字組合過程,不如說是作者的情感不斷變化、凝結的過程。演繹心靈軌跡的一段段熾熱的情感;編織美好憧憬的一行行真情流露。我的字體可以不必拘謹,或收斂或放縱,一撇一捺不失法度;在傾訴情感時,心靈的呼喚伴著笑容可掬的文字如江河一瀉千里,大亦可小亦可、粗亦可、細亦可、橫豎點勾中你歪我斜相擁相依,不絕于耳的是激情飛射又癡愛深深的心聲……
回家的路上,一個個行色匆匆的人們從我身邊擦肩而過。望著那些走路打手機的、開車打手機的、路邊閑聊鼓搗手機的,心里是不盡的感慨。應該說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讓人們沒有了時間感和距離感,千里萬里如在眼前。但是細細思來,還是覺得似乎少了點什么。什么呢?我想那就是原生態的質樸情感的交流吧。小李和她丈夫與在部隊的兒子鴻雁傳書的情景已經告訴了我們。怎么做是我們每個人的事了。盡管現在每個人都離不開電腦和手機,但擠出點時間,攤開信箋拿起久違的、生疏的筆,在方格里寫下一段真情流露的深情文字,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應該是安慰親人的最好、最親近的方式之一?;氐郊依?,我鋪開信箋給在北京的兒子寫了一封長長的家書,并詳盡地告訴了他寫信的原委。信寄出后,我給兒子發了個短信告知。
兒子回短信:“老爸真逗,準備收信”。
(作者:鄒輝 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