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古景篇:朱德故里的十大古景(下)

          2012-10-23

    峰巒煙雨

        翠峰高聳、碧巒拔秀的峰巒山,介于大金山和小金山之間,距金城15里,扼金城東南之咽喉,控方州驛道之要沖。昔日山上筑有小寨,名峰巒寨。寨上有一座背北向南的古廟,名峰巒寺,建于清代康熙年間,嘉慶中期又經重修。寺廟山門內分作彌勒、佛祖、觀音三重殿宇和兩方天井,天井兩側的廂房,均衡對稱,過去各廳為來此游歷的人下榻休息之處。

        寺廟左前方不遠處,有一巨石,獨蹲地面,人們稱“飛來石”。“飛來石”露出地面部分高約5米,周長20米,頂部有早年修建的觀日亭的柱眼8孔。石之四壁,東北兩面各有四個石窟神龕,共刻摩崖神像11尊。西面有清末民初縣署官宦每歲踏青郊游,來此題名留言的墨跡。南面有一道石碑,碑身已殘,高1.2米,寬0.8米,碑座為一石刻圓雕烏龜,碑上書刻“飛來石”三個大字,字徑約0.5米,結構嚴整而遒勁,挺拔而俊媚。“飛來石”碑座下方有一口水井,銀泉清澈,味道甘冽,終年涌流不斷,天旱時可供附近三里內五百多人飲用。峰巒寨上,綠樹擠滿山寨,芳草覆蓋峰巒,一到淫雨霏霏的深秋時節,從旱至晚,云煙繚繞,霧雨籠罩,整個山巒沉浸在茫茫霧海之中,峰巒煙雨,儀隴勝景,有詩贊曰:“城郭分明近,峰巒縹緲間。寺中沉暮雨,樹靄鎖秋山。涌出泉何處,飛來石亦頑。高僧講經處,莽莽翠微環。”

        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九軍的一只小分隊,駐峰巒金城寨,扼守交通要道,以“峰巒煙雨”作屏障,擊潰國民黨政府李家鈺和風儀場土匪楊連成部多次圍攻。

        “峰巒寺中飛來石”還曾留下一則美妙的神奇故事。傳說,古時在方州城上,茶花小姐與鐵頭和尚為爭奪金城山,戰斗十分激烈,方州人民處于危難之時,忽然從峨眉山飛來了三尊頑石,一尊落在金城寨下的東寺,石上建了一個邀月亭;一尊落在峰巒寨下的峰巒寺,石上建了一個觀日亭;一尊落在大巖山的大道旁,變成了三堆石。嚇得兩軍不戰自潰,各散五方,從而保全了儀城人民。

    茶房古洞

        距儀隴東邊重鎮立山場15里地的鳳凰山,海拔700米以上。山上有座茶房寺,殿宇依偎在松杉綠林叢中。古寺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別名“貢福院”。傳說古時當地有個名叫陳宗福的人,家有數百畝田產,因膝下無嗣,遂在鳳凰山腰的路邊修建一座房舍,施舍茶水、棺槨,積德行善,從此“茶房”的名字乃流傳遐邇。以后,陳宗福賣掉田產,廣集款資,修了一座寺廟,取名“茶房寺”,自己削發為僧,皈依禪林。

        茶房寺右側300米處的木魚山半巖上有一天生的巖洞,從上至下共分三層,底層主體巖洞寬24米,高7米,深7米,正中洞穴深不可測,中上兩層配洞,低小淺窄,僅可避風雨而已,洞與寺共名,故曰“茶房洞”。

        傳說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率領起義軍,來到茶房寺。時有陳、王、席三姓,避難于洞中,堅守不出。獻軍怒,焚其寺,火延關帝殿,馬忽跪,鞭之不起。獻忠曰:若此輩不應與劫,汝可即起,馬果起。獻忠命義軍相戒勿犯,三姓遂獲全。后人刻碑記之。從此茶房寺山門外斜坡青石上,就有四個小陷坑,形如馬嘴、馬胸、馬卵和馬膝,人們便稱之為“馬跪石”。離馬跪石十多米的竹林中,又有二石,一名“插旗石”,一名“鑼鼓石”,據說是張忠插過戰旗,放過戰鑼、戰鼓的地方。

        在鳳凰山東邊的懸崖上,有一個僻靜的小山洞,名曰“新茶房洞”。人們從山崖邊狹窄的草叢山路上,伏著腰,攀著崖,一步一步向前慢慢移動,進入洞的右側,彎腰匍地爬至洞內,但見洞外石壁陡峭,巖下深壑萬仞,真是別有洞天。“新茶房洞”頂端伸出崖外的小土臺,名為“望鄉臺”。相傳清朝初年,“湖廣填四川”的人,從湖北的麻城孝感,遷移此處安家,人生地疏,常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郁郁懷鄉之感,便來到這里,迎著太陽升起的東方,凝神遠望,思念那久別的湖廣故鄉,以消胸中苦悶。

         鳳凰山西崖有“白云洞”,洞外建“白云庵”(據說此庵為陳宗福的七個愛妾出家修道之所)。四周無名小洞星羅棋布,高低各異;深淺不同,姿態萬千,各具特色,好象洞的世界隱藏在青山翠嶺之中,令人難以尋覓。儀隴知縣陸曾濤云:“掛壁樓臺百天懸,峰房穿鑿倚云邊。門無溪徑攀蘿入,石有源泉活水煎。隔岸數峰齊檻列,到窗閑月伴憎眠。依山結構排空架,別是人間一洞天。”

    抱樸遺蹤 

        在儀隴金城山南的陡崖下,有一個自然生成的古洞,洞口成長方形,高2.7米,寬1.6米,深約4米。傳說東晉著名道學家“抱樸子”葛洪晚年曾流寓蜀北,步旅方城,隱居于此,煉丹洞中。洞以人名,因而洞門石楣上刻有“抱樸洞”三個朱紅色的楷體大字。洞前巖外百步處,修筑一茅庵為葛洪居寓之所,故有“竹籬茅舍自甘心”的吁嘆。

        傳說一天夜晚,葛洪夢見祖父葛玄(亦是葛洪的師祖)對他說:“葛洪,葛洪,益州安漢有個金城山(今南充市高坪區勝觀鎮),山中有個古藏書洞,洞里藏有《遁甲天書》,讀后,你就能飛升天界,與日同壽了。”葛洪一驚而醒,次日即帶了徒弟黃野人動身前往。                                          

        年過半百的葛洪,帶著他的徒弟黃野人,師徒二人從羅浮山出發,沿途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經云南、貴州、成都花了數月時間才到了安漢的金城山。師徒二人登上頂峰,猶置身云端,寒氣逼人。一日早晨,葛洪尋書心切,來到延秀嶺,有個年輕和尚,正在練習拳術,也不便去打攪他。他倆走向曬經臺,下石門寨到白云洞,經瀑布巖向上,發現一水簾洞。這水簾洞在峭壁之處,不會輕功的人上不去,好在葛洪師徒能飛檐走壁,二人縱身入內,來到洞中。洞內寬闊異常,那洞中長了一個石柱,隱現”太古藏書洞”五個大字,葛洪發現內中有塊石頭中含枯松影,一鶴鼓翅欲飛,他漫不經心地向松鶴頭上敲了一下,那石突然張開,現出《遁甲天書》,他剛取出書,石又合攏了。葛洪高興極了,就留居洞中,研讀天書。但這天書豈是一看便懂的!他只好靜下心來,反復研讀,仔細推敲。好在他有仙丹在身,服一丸可數月不饑。他在洞中居住了半年,仍有多處參悟不透。一日深夜,葛洪夢見他祖父葛玄又來給他指點迷津,說:“儀隴也有座金城山,洞穴最有靈氣,你到那里去煉丹修道,必了心愿。”葛洪又驚又喜,次日便率徒向儀隴金城山走去。

        安漢縣離儀隴不遠,二人腳程又快,僅一日便到了儀隴金城山。師徒二人山上山下四處游尋,終于在金城山南崖一古洞落腳,并在洞外結茅舍棲身。在此一住七年,受益匪淺。過后,師徒二人便回到羅浮山繼續煉丹。葛洪81歲那年冬天,寫了封信叫徒弟黃野人送給他的好友廣州刺史鄧岳,信上寫到:“我要到遠方去拜師,立即出發,特來信告訴你。”鄧岳接到信,趕忙跑來送別,而就在那天中午,葛洪竟然端坐如睡,無疾而終。鄧岳見他面色如生,肢體柔軟,移尸入棺時,居然只剩下一件空衣,知道他羽化成仙了。后來,儀隴縣人把葛洪修道處叫做抱樸洞。清同治四年儀隴進士胡輯瑞寫詩贊曰:“古洞千年在,金丹不可尋。天留還樸字,人悟學仙心。地僻煙霞老,山空歲月深。當年勾漏令,能否作甘霖。”

    離堆連云

        新政嘉陵江離堆,位于嘉陵江西岸靈寶寨下,長1000米,寬250米,它與都江堰岷江離堆、樂山市烏尤山岷江離堆、洪雅縣岷江離堆,合稱四川內河四大離堆。

        嘉陵江離堆,峰巒挺秀,峭壁嶙峋,青松滴翠,百花綠草爭艷。假若有興來觀賞新政離堆美景,站在這大自然嬌子的山頂上,只見嘩嘩江水咆哮奔騰而過,奔涌的浪濤有力的拍擊著巖石那強勁的節奏和永不停息的律動,似一首勁歌振蕩著你的心胸,使人平添幾分豪氣與壯志。而浪濤拍擊巖石噴濺成的蔟蔟水花,又象多情的離堆為迎接遠道客人捧獻的束束鮮花。如果是在秋冬時節涉足這里,從新政向南眺望,見離堆如一方碩大的鎮石緊鎖嘉陵江這條白龍,油然而生“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感嘆。當行船向右急轉駛去,則會發現江天依然浩渺,不由想起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美妙的詩句,進入一種只有游客自身才能領悟的意境。

        不論是陽春三月踏青之時,還是暮秋重九登高之日,從新政牛頭山巔遠眺離堆半島,云遮霧掩,水天相接,縹縹緲緲,朦朦朧朧,斯景斯情,恍若見“海市蜃樓”仙景。在離堆山頂上,有一古廟遺址,唐代曾為京兆伊鮮于仲通,鮮于叔明故居。宋元符三年,為懷念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來此撰書《鮮于氏離堆記》事,曾建“顏魯公祠堂”。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和清道光壬年(公元1822年),曾兩次重修。清代舉人張廷賢曾寫下《登離堆山謁顏魯公祠》五言律詩一首:“嘉陵江上望,砥柱在中流。天寶河山故,顏公廟貌留。忠魂啼夜鳥,義憤泣孤舟。落日濤聲壯,呼號為誰憂。”其詩如泣如訴地憑吊唐代忠臣大書法家顏真卿忠肝義膽的愛國精神。魯公祠歷經興衰,主殿毀于兵火。在《鮮于氏離堆記》摩光石刻附近,曾建有望江亭、禹王廟、魚王家和鮮于兄弟在世開鑿營造的石堂,九曲流杯池,“勝地靈泉”松花井,茅齋等,形成了一個以顏魯公祠為中心的游覽勝地。山上石刻,石堂,流杯池,古碑,松花井至今猶存。離堆山頂,原有一座明清時期多次毀而重修的盅賢祠,祠堂是專為顏真卿、鮮于兄弟建造。

        新政離堆,背依靈寶寨,面對火焚山,上鄰邱子溪,下接白路壩,是一橢圓形半島。嘉陵江水,洶涌澎湃,緊鎖堆麓。三面臨水的離堆其水勢回漩,船行到此,回頭三望,始能繞過離堆,駛向下游……山上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歷代文人雅士,路經新政,無不到此游覽,或賦詩懷古,刻古壁之上;或把酒高歌,暢飲于九曲流杯池旁。飽覽風光,閑話滄桑,使離堆景色更有韻味。

        江流千古,離堆千古。千百年來,滄桑更易,離堆蕭疏.。今日儀隴人正在重新設計離堆山公園的宏偉藍圖,隨著新縣城的崛起,離堆勝跡將是儀隴的一大美景。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熱點推薦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儀隴新聞》2025.01.26
    2. 《儀隴新聞》2025.01.24
    3. 《儀隴新聞》2025.01.23
    4. 《儀隴新聞》2025.01.22
    5. 《儀隴新聞》2025.1.21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桃花色综合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图片综合区|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综合色老色|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欧美在线|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亚洲综合第一页|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