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是朱德和張思德同志的故鄉,位于川東北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幅員1767平方公里,轄58個鄉鎮,875個行政村,總人口107萬,是全國扶貧開發試點縣。
儀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南朝梁天監元年建縣,迄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儀隴民風淳樸,人杰地靈,是川北客家第一縣,居住著30萬客家后裔;儀隴文化鼎盛,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是川北大木偶藝術的發源地,以剪紙、篆刻、書法為主體的“三鄉文化”享譽海內外;儀隴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王樹聲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曾在這里浴血奮戰,這片紅色的熱土養育了以朱德總司令、張思德同志為杰出代表的革命先輩,革命戰爭年代,有4萬多人配合紅軍作戰,1萬多人隨紅軍北上,5700多名優秀儀隴兒女為國捐軀;在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涌現了36名一等功臣,被確定為對中國革命做出特殊貢獻的革命老根據地貧困縣。
儀隴物產豐富,資源富集。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達到38%以上。儀隴是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常年糧食產量近100萬噸,出欄生豬110萬頭、獺兔500萬只、家禽1100萬只,現已形成優質稻米、油料、果品、生豬、獺兔、蠶桑、中藥材、竹材等主導產業;儀隴勞動力資源豐富,有一技之長的富余勞動力有30萬人以上,常年在外務工達28萬人,勞務收入20多億元,是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儀隴旅游資源豐富,是全國紅色旅游30條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精心打造的朱德故居紀念園區,創國家級“AAAA”風景區已順利通過省級檢查,一個獨具魅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已經形成,方州夜月、立山霽雪等“古八景”風貌尤存,新政離堆屹立江邊,“德”字石刻嘆為觀止,金粟書巖雄奇瑰麗,紅軍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交相輝映,旅游開發前景廣闊。
儀隴設施完善,交通便捷。全縣58個鄉鎮公路實現了油路化,電信、廣播電視傳輸光纜化、交換程控化、通訊傳輸數字化,手機信號全境覆蓋,有線電視通村率達到90%以上。投資10.6億元、裝機容量10.8萬千瓦的新政航電樞紐工程,第一臺機組已于今年4月竣工投產,其余兩臺機組即將竣工投產,屆時電價更優,水路更暢。“兩路一橋”全線通車,成功實現了與成南、南渝及南廣高速公路的對接,儀隴融入了南充一小時經濟圈,成都、重慶三小時經濟圈,暢達、便捷的交通網絡全面形成。
儀隴市場繁榮,商機無限。儀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費空間十分廣闊,生產生活資料需求量大,商業批發和零售網絡基本形成,商貿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05年9月29日,縣人民政府駐地遷址新政鎮,目前,新縣城建城區面積達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6萬人,城市規劃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擁有理想的投資、人居環境,人流、物流、信息流輻射周邊廣闊市場,商業貿易活躍,生產生活成本低廉,正成為商家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
儀隴倍受關注,優勢獨特。作為革命老區,儀隴的發展一直備受各級領導關注,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楊尚昆、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留下了殷殷贈言。2004年8月14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臨視察,囑托我們“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護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設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儀隴的發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儀隴兩年內要有大變化”的總體要求。國家有關部委加大了支持力度,對儀隴企業在出口配額等方面給予了特殊政策,儀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儀隴政策優惠,環境寬松。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儀隴的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今后五年,我們將深入貫徹“一手抓產業培育促進發展,一手抓解決群眾疾苦促進和諧”的工作重點,著力實施“三大戰略”,即經濟追趕戰略、開放帶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快速建設“三縣一城”,即全市農產品加工強縣、全省新農村建設模范縣、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縣和嘉陵江中游現代山水園林城市。目前,我們已經出臺了擴大對外開放、強力招商引資系列優惠政策,優化工業集中區軟硬環境,全面推行“一站式”集中審批制、行政公示制、項目跟蹤服務責任制、首問負責制等高效、規范、透明的服務體系,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更為便捷的“綠色”通道;建立了外來投資企業重點扶持和掛牌保護制度,設立“投訴中心”,加強法制和信用環境建設,為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堅強保障。
機遇千載難逢,發展商機無限,我們真誠地期盼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儀隴,到儀隴參觀考察,共商發展大業;我們誠摯地歡迎各位朋友到儀隴投資興業,共繪發展藍圖;我們衷心地希望與大家攜手奮進,共創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