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子崖
在儀隴新縣城嘉陵江下游5公里處,有一道懸崖高約200米,長約500米,其陡峭的絕壁、神秘的巖洞和古老的藤蔓,加上漫天飛舞的鷂子,在嘉陵江邊構成了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鷂子崖。
嘉陵江邊有一種鷂子,形狀象鷹,但比鷹小,背為灰褐色,肚呈白棕色,其生性兇猛,常捕水鳥。它常擇水而棲,臨崖而居,迎風而飛。過去嘉陵江兩岸濕地異常豐富,隨處可見叢叢芭茅林、片片蘆葦蕩,一年四季這里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江風吹拂,芭茅起舞,蘆葦搖曳,水鳥們往往在這里筑巢產(chǎn)卵,繁衍后代。鷂子欣賞這里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也相中這里的美味佳肴。休閑時,它們凌空飛翔,漫游藍天,似乎想把嘉隊江的風光盡情飽覽,又好象是想把它那飛行的絕技有意展示;饑餓時,它們居高臨下,洞察秋毫,一旦發(fā)現(xiàn)目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沖而下,快速擒住欲飛的小鳥,然后再悠閑自在、洋洋得意地恣意享受。鷂子從來不怕風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凍、不怕驕陽炙射,反而把這令人生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