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斌
3歲時,他身患疾病落下殘疾。9年來,在妻子的攙扶下,他走遍了柏楊村上百戶人家,為患者看病。他就是
儀隴縣大寅鎮柏楊村的鄉村醫生陳毅斌。
7月5日一大早,在柏楊村崎嶇的山路上,一位年輕女子攙扶著一位男子艱難行走。男的叫陳毅斌,是當地的鄉村醫生,女的叫譚華群,是陳毅斌的妻子。整整9年了,夫妻倆相互攙扶,在這條山路上來來往往走過無數遍。
今年36歲的陳毅斌,3歲時得了一場大病,雙腿落下了殘疾,行走不便。1995年,19歲的陳毅斌考入了南充衛生學校,畢業后,他回到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
陳毅斌說,柏楊村的幾百戶人家,分散在兩公里長的大山溝里。為了讓行動不便的病人得到及時治療,他只能借助拐杖上門服務,那時,他每走一公里,就要花去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遇到陡峭的山路,只能爬著走。
2003年,對于陳毅斌來說,是幸運的一年。這一年,鄰村的姑娘譚華群經親戚介紹,認識了陳毅斌。“他雖然腿腳不方便,卻很樂觀,特別是他爬坡上坎,為鄉親上門看病的精神感動了我。”不久,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后,譚華群不再外出務工,而是留在家里幫助丈夫。有人上門看病時,譚華群是小診所的“護士”,丈夫外出看病時,譚華群就成了陳毅斌的“拐杖”。9年來,譚華群攙扶著陳毅斌跋涉在大山之間,為鄉親送醫送藥。
“這都是村民的聯系方式,哪家有病人,得的什么病,我都記在上面。”在村衛生站,陳毅斌拿出幾個厚厚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患者的名字、年齡、病情、病因、診斷情況、住址等。
陳毅斌告訴筆者,從醫以來,他經歷了村里暴發麻疹、瘧疾、傷寒等疾病,也飽受生活的艱辛。他說,如今,他沒有積蓄,全靠每月幾十元的收入度日,很多時候也感到很無賴,覺得對不起妻子和孩子。
“除了給大家治病,他還負責村里的衛生防疫宣傳工作和農村醫療保險的辦理發放工作,十分辛苦。”他的妻子譚華群說,家里有一個先天殘疾的弟弟,兩個老人和一個8歲大的女兒,一家人就靠兩口子的收入來維持。現在,每個月的收入越來越少,維持家里的生活和供孩子上學十分困難,有時候,她真想勸他放棄算了。
雖然生活如此艱難,但只要村里的病人需要這對夫妻,兩人就會出現在那里。鎮中心衛生院得知這些情況后,也經常介紹一些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去陳毅斌那里,希望這對夫妻的日子能好過一點。
如今,村里的交通狀況不再像以前那么差了,但對陳毅斌來說,步行出診最快樂的一件事,因為這樣不但可以為家里節約一筆車費,更有妻子默默陪伴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