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蘭的土壤和溫度等外部環境很重要,夏天氣溫升到30多攝氏度,大棚里就要用風扇給蘭草降溫;好蘭不要溫室苗,要自然苗最好。”諸如此類的養蘭經驗,彭賢偉侃侃道來。
他說他已能調整控制蘭花的上市時機,讓蘭花改變原來的品性,“在原本不開花的季節能花兒朵朵開”,“類似于種植反季節蔬菜”。
●余劍 吳曉菊
養蘭、賞蘭、品蘭,在大多數人心目中,是高雅人士的追求。然而,儀隴縣新政鎮桂花井村的彭賢偉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因養蘭、愛蘭、品蘭在當地小有名氣。每每講到他的蘭花時,都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世博園與蘭結緣
5月26日,走進新政鎮桂花井村彭賢偉的蘭花基地,空氣里有一股若有若無的幽香飄來,深呼吸一下,卻又沒有了。不經意間,那股幽香又來。在幾十平方米的小院里,只見一盆盆蘭花緊挨擺放著。現年62歲的彭賢偉,黝黑的皮膚,站在蘭草叢中。
為什么要從事養蘭這一行業?彭賢偉娓娓道來,以前,他在成都做生意,有一些積蓄。2002年3月,他帶著8萬元現金到云南做生意,與朋友一同游世博園時,被淡雅的蘭花深深吸引。當聽解說員介紹蘭花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時,他怦然心動。
在世博園專家的推介下,他第一次出手,就買下了8萬元的蘭草,空運回成都,再用車運回老家。
看著滿園的蘭草,彭賢偉說,“養蘭很快樂,但很艱辛。”
剛開始養蘭花時,沒有經驗,管理不善,有的蘭草被村民悄悄拿走,有的蘭草枯萎死去。第一次養蘭失敗后,彭賢偉歇息了半年,再次到云南買回來6萬元的蘭草。
“種蘭花有癮。就算每天再忙再累,只要到棚里看看蘭花,所有的疲勞全消失了。越種越喜歡,巴不得家里的蘭花品種越來越多。但是,許多村民不理解我把大把的錢砸在蘭花上。”彭賢偉說,他對蘭花的癡迷程度從未退減。
地道農民成養蘭高手
走進彭賢偉的蘭圃,面積雖不大,卻有蘭草400多盆,近20個品種。彭賢偉說,無論種植規模還是品種數量,他的蘭圃在儀隴縣都堪稱首屈一指。
“養蘭的土壤和溫度等外部環境很重要,夏天氣溫升到30多攝氏度,大棚里就要用風扇給蘭草降溫;好蘭不要溫室苗,要自然苗最好;養蘭的土壤要燥而不干,潤而不濕。”諸如此類的養蘭經驗,彭賢偉侃侃道來。
他說,每忙完農活,都會抽出時間,閱讀與蘭花有關的專業書籍,不斷摸索養蘭經驗。他說他已能調整控制蘭花的上市時機,讓蘭花改變原來的品性,“在原本不開花的季節能花兒朵朵開”,“類似于種植反季節蔬菜”,以“新奇美”搶占市場。
為了見識更多的蘭草品種,每逢周邊縣城舉辦蘭展,彭賢偉都會前去。時間一年年過去,這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慢慢成了養蘭“專家”,當地許多村民稱他為“養蘭大師”。
“朱德一生特別鐘愛蘭花,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和熱愛蘭花的人,共建一個帥鄉蘭花基地。”彭賢偉說,“現階段,我的主要精力用于繁育蘭花,計劃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蘭花價格,讓蘭花放下身段,走進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