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陳相 記者 張斌
![](http://m.w6cq.cn/public/uploads/article/70/1_gmvtz71_1334795518_4233704.jpg) 今年已經(jīng)58歲的吳顯榮,家住文星鎮(zhèn)龍家溝村,全家出資,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共計16萬元,在山腳下修建了一個開放式的休閑體育場,免費開放給村民。兩年前,這片荒地雜草叢生,人跡罕至;今天,這里成了大家鍛煉休閑的好去處,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熱衷公益事業(yè) 退伍軍人捐資修建體育場 4月17日,記者來到了吳顯榮自建的休閑體育場,這里位于文星場鎮(zhèn)約5公里。只見體育場四面環(huán)山,依山而建,一個長方形的休閑體育場在群山中格外顯眼,而一旁不遠處的大水庫剛剛將體育場映入水中十分漂亮,體育場內(nèi)設有籃球、乒乓球、單雙杠、肩背健身等十六種體育健身種類。 他19歲時,當兵入伍,1977年從遼寧部隊轉業(yè)回到儀隴,后來回家來開始做藥材生意,然后承包魚塘養(yǎng)魚。而自己的兒子,現(xiàn)在也在外省開了一家米粉店,生活也算富裕,每年兒子都會拿出20萬出來做公益事業(yè),今年還給鎮(zhèn)孤兒捐了5萬,去年自己花了8萬多修通了自家水泥公路。 記者問及為什么要修建體育場?吳顯榮告訴記者,起初,他發(fā)現(xiàn)場鎮(zhèn)中小學和自己所住的龍家溝村沒有讓大家鍛煉身體的場所,然后在當兵的時候學習雷鋒精神,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公益事業(yè),教育后人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閑暇的時候,有心的吳顯榮就四處查看周邊空地的地形,經(jīng)過一段時間選址和思考后,吳顯榮覺得自家房屋腳下是個好位置,那片空地四面環(huán)山,旁邊還有個大水庫,空氣新鮮,環(huán)境好。 改善農(nóng)村設施 家人由反對變支持 家人開始不支持,最初吳顯榮的老伴意見最大,她對吳顯榮說,這些錢留到養(yǎng)老足夠了,而吳顯榮確拿去修建體育場,老人不顧家人的勸說和反對,說干就干。 吳顯榮告訴記者,開始這里只是一個垮山坡,坡上常年長滿半人多高了荒草,通往這里也只有一條特別窄的泥道,一下雨便泥濘不堪,體育場工程也較大。因此,他首先拔掉了荒地上的草,然后請人用機械挖土,平整。又買來水泥和沙石,硬化了體育場,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成形了。前后歷時兩年時間,這個頗具規(guī)模的休閑體育場終于建成了,修建體育場所用的材料和體育場里的健身器材全是吳顯榮自己掏錢購買的,一共花了16萬元。 現(xiàn)在老伴看到來耍的人越來越多,也就不怎么反對了。據(jù)吳顯榮介紹,周末到他這里來玩耍的人較多,有100多人,主要是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平時就附近的村民來鍛煉,今年過年的時候,這里更是人山人海。據(jù)他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近6萬人來到體育場鍛煉。 健身設備齊全 鄉(xiāng)親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記者看到,雖然這個體育場地建在大山溝里,離場鎮(zhèn)比較遠,卻并沒有影響人們前來玩耍的興致,打籃球的、打乒乓球的、蕩秋千的……好熱鬧。家住附近的周大爺告訴記者,自己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會和附近其他居民一起騎著自行車來這里打籃球、蕩秋千,大家都很感謝吳顯榮,自從有了這個活動的地方,大家沒事就聚在這里,鍛煉一下身體,聊聊天,不僅身體越來越好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感情也比以前更親了。 自修建體育場以來,吳顯榮最大的收獲就是身體變好了,心情也舒暢了。他每天除了上山勞動外,最大的樂趣就是釣魚。每天早晨太陽出來,他就和老伴去體育場鍛煉身體。 為了保持場地干凈、整潔,吳顯榮每天都要來此打掃幾遍。細心的吳顯榮還想辦法在體育場旁邊修建了一個小屋,讓健身累了的居民有個休息的地方。 |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jiān)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