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在儀隴縣新政鎮老街的一個角落里,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前,人卻不少。修理雨具、鋁鍋換底、修鞋換底、補水桶等都是這個小攤的經營范圍。
攤主巫召全,人稱“巫師傅”,今年已經60多歲,度門鎮報本寺村人。從事補鍋、修鞋30多年,在新政鎮設攤經營10多年。
上世紀60年代末,家境貧寒的巫召全離鄉背井,與同鄉的幾個人一起闖世界。幾人相邀到甘肅省文縣碧口鎮一林場,由于沒有文化,幾人只得賣苦力掙錢。閑暇之余,年輕的巫召全愛到鎮上去閑逛,東看看西看看。
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的時代,各家各戶的經濟條件都不太好,家里面的東西都要重復利用,壞了不能扔,得請人來補。鎮上的各類修補行業十分興盛,補鍋匠、補鞋匠等稱得上是很“牛”的職業了,于是,巫召全萌生了學補鍋的想法。但這些手藝人很少教外人,性格執拗的巫召全拜師無門便偷師學藝,一有空就到補鍋師傅的攤位旁邊看,一坐就是大半天。回去后,巫召全用平時節省的錢買了些簡單的工具,他做工的林場的鍋爛了,就成了他提高技術的“試驗品”。就這樣,兩年多的時間,巫召全不但偷偷學會了補鍋,更是連修鞋、修傘、補桶等手藝也學得像模像樣。
有了手藝,巫召全離開林場,在鎮上人多的地方支起一個小攤,開始與“師傅們”搶生意。在碧口鎮,巫召全一干就是10余年。期間,一同前來的幾位老鄉都陸續離開,只留下巫召全一人。經人介紹,他與當地一位女子結婚,未育有子女。
上世紀90年代初,巫召全的妻子與人私奔,一氣之下,他收拾行囊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
巫召全重操舊業,在家鄉度門鎮擺攤,再次干起修鞋補鍋的行當。隨著時間的推移,巫召全逐漸被大家接受,東家的鍋爛了,西家的鞋壞了,都愿意拿到他那里去修,“巫師傅”的名氣也越傳越遠,攤子從度門鎮擺到了新政鎮,生意也逐漸好起來。
“現在補鍋、修鞋,雖然掙錢不多,但一想到還有人需要,我就很高興。”補完鍋后,巫召全利用間隙清理了一下工具,等待下一位客人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