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個別農戶玉米有病蟲害現象,明年一定要做好病蟲防范的指導。”10月10日,記者在儀隴縣農牧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見到站長趙文軍時,他正召集站里的同事總結全縣大春作物總體情況,討論小春作物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年近50歲的趙文軍看起來只有30來歲,顯得十分精神,同事開玩笑說趙站長只要看到糧食就激動,所以顯得年輕。在他的辦公室里,除了堆放著各種有關農業方面的書籍資料外,還擺放著小麥、大米、玉米等糧油作物,整個辦公室就好似一個小型糧倉。
開完會,趙文軍又帶上雨衣急匆匆地走出辦公室,到距縣城21公里遠的雙勝鎮小春糧油生產示范樣板園作現場指導。近年來,在趙文軍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儀隴縣在永樂、雙勝、賽金等鄉鎮按照高起點、高標準要求,建設了大小春糧油生產示范樣板,為縣委、政府決策指導全縣糧油生產提供了示范現場。
儀隴縣糧油作物種植一直以來采取傳統的生產模式,為有效提高糧油作物單產,趙文軍對全縣進行走訪,扎根田間研究土壤情況、糧油品種和種植技術,推廣了農業增產實用技術的配套與集成運用。目前,全縣大范圍推廣水稻旱育秧及拋秧技術,大區域實施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和旱地規范改制綜合利用技術。同時,變“三熟”為“六到七熟”,大大提高了糧油種植效益。
糧油高產創建是推廣農業新技術的重要平臺,作為農技站站長,趙文軍一心想著如何突出全縣糧油生產的優勢。他積極研究集成測土配方、病蟲綜合防控、旱育秧等農業增產實用技術,并在新馬線、儀北線、儀平線、唐巴線等縣內主干線優勢鄉鎮建成15個小麥、油菜、水稻等糧油作物百畝攻關點,17個千畝展示區,8個萬畝示范片。其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小麥達408公斤,畝產玉米達678.3公斤。通過高產創建示范片的建設,輻射帶動了全縣糧油生產平衡發展。
趙文軍還致力于優質糧油作物訂單生產,以助推產業發展。依托農頭企業,按照技術統訓、良種統供、病蟲統防、訂單統收的運作方式,在全縣各鄉鎮分別建立了水稻訂單生產基地、高淀粉紅苕訂單種植基地、優質雙低油菜基地和優質花生基地。助推農戶增收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優質糧油加工原料,實現了農企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