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紀,就要學會面對,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無畏。”這是儀隴縣立山鎮鮮紅村五組,年僅11歲的女孩楊淇婷,在2009年1月9日晚,儀隴“2008感動儀隴教育人物”評選頒獎晚會上的感動詞。當主持人念著她的感動詞的時候,臺下千名觀眾無不為她那堅強、樂觀、自信品格所震撼。
11歲,在現在的中國社會,還是一個躺在父母的懷里撒嬌的年齡。而楊淇婷在這個撒嬌的年齡段卻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過早地接起了一個苦難家庭“掌門人”的角色,我們不得不為小小的楊淇婷發出一聲感嘆并為之感動。
由于家庭貧窮,親生父母無力撫養,在楊淇婷出生后第三天便遭到遺棄。一對好心的殘疾人收養了她,從此開始了她的愛與苦難、自強與感恩并存的人生。那對殘疾人夫婦身高都不足1米3,而且養母還有智障,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雖然他們身體殘疾,但對楊淇婷的愛卻不殘疾。養父楊萬強為了維持一家生計,學會了修皮鞋的手藝,憑著他的吃苦耐勞的勁頭,生活還勉強支撐得下去。但是隨著小婷婷逐漸長大,家庭的負擔就越來越重。為此,楊萬強在補鞋之余又收起了破爛。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楊淇婷在6歲的時候就學會了煮飯洗衣,“每次看到爸爸因過度勞累而憔悴的面容,我常常一個人在房間里偷偷流淚。”楊淇婷充滿感情的說。
多學點文化少吃點苦,為了女兒以后不會有苦吃,楊萬強選擇了學習條件相對姣好的場鎮,用給房主打雜工的代價在涼埡街上租了間房子居住,自己白天往返于立山、涼埡、瓦子3個集市補鞋收破爛掙錢養家。“在我6歲時,我一邊上學,一邊學做飯、洗衣,幫爸爸整理收回的破爛,每次爸爸趕場回家,我總會端上熱騰騰的飯菜,冬天洗衣,爸爸看到我一雙凍得通紅的小手,常常對我說:‘婷婷,努力讀書吧!我就是因為沒有文化才干這沒人愿意干的職業’,聽到這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啊,爸爸常常風里來,雨里去,就是要讓我好好讀書。”讀書成了小婷婷的樂趣。
命運好像總喜歡折磨苦難的人,本來就處在風雨飄搖的楊家卻在2007年又遭到一個更大的打擊,楊萬強被檢查出患了十二胸椎腫瘤,必須馬上手術。好幾萬的手術費讓小小年紀的楊淇婷過早地品嘗到了心力憔悴,家庭的重擔落到了11歲的楊淇婷瘦小的肩上。“爸爸病了,我家的經濟來源也就斷了,爸爸以前積攢的錢幾乎花光了,常常是兩三元錢就要過一個星期,我每次到立山買菜都是到了中午才走路去,然后就在菜市場轉悠,直到要收攤時才買點便宜貨,匆匆趕回家做飯。”楊淇婷的老師余國華說,“為了不耽誤學習,楊淇婷常常是白天忙完活兒,晚上就給爸爸捶背,然后做當天的作業,直到深夜。”
2008年3月25日,四川電視臺《新聞現場》欄目組的記者采訪了這位女孩,以《十歲女孩與矮爸矮媽的故事》為題,講述了她的故事。新聞播出后,成都有位好心人打電話想收養楊淇婷。父親向她征求意見時,她說:“我不能把爸爸媽媽丟在山里,我要照顧他們一輩子。”楊淇婷的回答,周圍很多人聽了都落淚了。
“如今,爸爸還躺在病床上,生活的艱辛還在延續,盡管條件差,生活無著落,但有那么多好心人在幫助我,在鼓勵我,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一定能夠以強者的姿態,堅強地面對人生,自信地迎接生活、學習方面的重重困難。”楊淇婷站在領獎臺上面對臺下的千名觀眾,用她的堅強、自信和樂觀表達著她的感恩。對養父母的感恩,對那些時常接濟他們家送肉送菜的好心人感恩,對老師感恩。。。。。。。。
附:南充日報文章
本報訊“抗震救災是大事,但對于轄區內的困難群眾,我們也沒有忘記時刻關心他們。”昨(22)日,記者回訪儀隴縣立山鎮女孩楊淇婷的近況時,鎮干部花瑜介紹,殘疾人楊萬強的病情讓人牽掛,養女楊淇婷的乖巧懂事更是讓當地干部和群眾稱贊。為讓楊淇婷能夠安心讀書,政府已聯系學校和派出所等單位,對楊家人進行了一系列的關心和幫助。
由于楊淇婷的養父楊萬強老家住在農村,為方便他治病,立山鎮黨委、政府想辦法把他安排在了鎮上的糧站內居住,并在2007年就把他納入了大病醫療救助對象,當年為他解決了1200元的醫療救助款。此外,本報相關新聞見報后,鎮上還把楊萬強的情況向儀隴縣委、縣政府進行匯報,先組織鎮干部為其籌集到1.4萬元的愛心款,后又聯系了儀隴縣人民醫院為楊萬強診治,同時減免了部分醫藥費。
楊淇婷就讀的涼埡小學的陳建校長告訴記者,楊淇婷學費已經減免,學校領導和教師在組織募捐活動后,還經常到她家探望,時刻關心著楊淇婷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儀隴縣公安局立山派出所所長陳強從本報獲悉楊淇婷不能吃到肉食品后,他親自到市場上購買了豬肉和蔬菜,帶著所內民警一起,把東西送到了楊淇婷家,另外還送上了300元錢。社會各界的幫助讓楊淇婷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她告訴記者,一定會好好學習,繼續照顧好養父母,來回報所有幫助她的人。 |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