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莉正在揉面。
“走,去苗莉面包房,那里不僅面包可口,人更漂亮,聽說還是個大學生。”“她可是為愛情過來的。”最近一段時間,儀隴縣城不少居民在議論這位大學生美女面包師。
11月10日,筆者受好奇心驅使,走進了苗莉面包房,只見一位身材高挑,皮膚白凈的女面包師袖口高挽,正在揉面。白色的帽檐下,圓圓的臉蛋,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當初是為了愛,才來儀隴,來到儀隴后,發現愛得再深也得吃飯。”苗莉說話直率,毫不掩飾。
2008年,苗莉和王波成了大學里眾多情侶中的一對,4年大學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飛逝。苗莉說,“畢業那晚,我倆坐在第一次相識的大榕樹下,誰也沒有說話,大家知道,畢業了,戀情或該在此畫上句號。”
第二天,王波提著行李,心里裝著4年的戀情獨自回到了儀隴。
“波,以后你在哪里,我就跟在哪里,一輩子和你在一起。”半個月后,苗莉沒能忍住對王波的思念,揣著戶口簿從綿陽追到了儀隴。
愛情是美好的,但生活的壓力讓兩個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現實,沒有辦法,王波遠赴外地做工程,苗莉在儀隴縣城接手了一家面包店。
“自己以前只吃過面包,哪會管理什么面包店。”苗莉硬著頭皮當起了店長,可她還沒來得及適應角色的轉變,店里的面包師離開了。沒有了面包師的面包店怎么運行?
找師傅!動用一切關系找師傅。結果不是要價太高,就是人選不合適。“學,大學生難道還學不會烤面包。”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讓苗莉決定學手藝。于是,她高薪找來師傅,讓師傅手把手教了兩個星期。
“學藝的兩周里,晚上做夢,說的夢話就是蛋糕的配方,雞蛋10個、水1200毫升,先加鹽后加糖……”苗莉回想起那段學藝的日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兩周后,苗莉學成出師,全店的工人再一次忙碌起來。“師傅,怎么做土司面包的面總是不能發酵,都浪費幾十斤的原材料了。”師傅頭天走,第二天,苗莉做出的面包“就像睡了幾十年的老棉被一樣,干癟癟的”。仔細核對配方,認真檢查步驟,重新設定時間,每樣步驟都沒錯,可為什么烤出來的面包會這樣呢?苗莉百思不得其解。
一整天,苗莉都蹲在面包房里,飯不吃,話不說,“當時連摔盆子走人的心都有啦。”苗莉看著一堆干癟的面包,無可奈何。
“光生氣也不管事,還得繼續查找其中的原因。”問師傅,反復試驗,苗莉終于找到了癥結,望著烤制成功的一箱箱誘人的金黃膨松的面包,她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一點也不后悔來儀隴,父母也支持我留在儀隴創業,而這里給我的溫馨,讓我每天都很快樂。”苗莉一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