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團隊攻克難關,2000畝適齡不結果柚樹高換檸檬項目取得成功;
■每年下鄉140余次,指導村民果樹種植技術——
1990年8月,農校畢業的邢順軍帶著滿腦子憧憬走進儀隴縣土門農場,準備大干一場。踏進農場的大門,眼前的景象讓他大失所望:年久失修的泥巴墻、泥濘的土院壩、老舊的土木結構房屋。不過,送他來農場報到的干部的一番話讓他很快又鼓起了斗志。這位干部指著遠處一大片綠油油的柑橘林說:“這是全縣最大的柑橘基地,希望你能在這里好好發揮特長,干一番事業。”
到農場的第二天,同事帶著邢順軍熟悉情況。看著雜亂的柑橘園,邢順軍暗下決心,要憑所學知識,讓柑橘園重現生機,為當地村民開辟出一條致富之路。為摸清果園情況,邢順軍吃住在農家,辦公在園里,研究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從嚴把好整形、施肥、用藥關。經過努力,第二年,柑橘園恢復了生機,村民們重拾起發展果業的信心,邢順軍也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2005年,邢順軍在新政鎮三條溝村進行柚樹高換檸檬小面積試驗,通過兩年的試驗,柚樹高換檸檬后,成活率高,長勢好,掛果早。2007年,儀隴縣農牧業局成立了度門鎮2000畝適齡不結果高換檸檬項目小組,邢順軍組織業務人員深入一線,嚴把高換質量關,在品種選擇、高換技術、高換后管理等方面狠下工夫,通過精心管理,所改換檸檬長勢良好,第二年部分試花掛果。截至目前,柚樹高換檸檬在該縣已推廣1萬畝。2011年,度門鎮2000畝適齡不結果柚樹高換檸檬項目獲儀隴縣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獲南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新技術落地后,邢順軍先后在土門、日興、馬鞍等20多個鄉鎮開展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人員1.2萬余人(次)。
邢順軍每年要下鄉作140余次技術指導,村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果樹“監護人”。2005年,新政鎮清明橋村有枇杷樹380余畝,由于管理不到位、銷售渠道不暢,見不到效益的村民把枇杷樹都砍掉了。村民陳茂先承包了一些土地種植枇杷,在邢順軍的指導下,兩年便全部掛果,陳茂先也成為枇杷種植的“土專家”,在他的帶動下,清明橋村很多村民又重新種植枇杷,遇到不懂的問題便向邢順軍請教,每戶村民枇杷種植收入達1萬余元。
面對一面面錦旗和一本本榮譽證書,邢順軍很淡然,他說:“儀隴是張思德同志的故鄉,作為一名儀隴人,我非常自豪,同時更應該時時處處以張思德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要求自己。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每位同事的努力,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為村民開辟一條致富之路。”
●羅中坤
皮膚黝黑,個子不高,這是儀隴縣農牧業局高級農藝師邢順軍給記者的第一印象。9月10日,剛作完先進事跡報告的邢順軍告訴記者,與“農”打交道幾十年,他最大的快樂就是看到水果豐收時果農臉上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