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石佛本無佛

     □吳顯果

      說到石佛,人們腦海里定會浮現這樣一些鏡像:端坐于三江交匯的樂山大佛;面帶神秘微笑的盧舍那佛;雍容華貴的凌云山睡佛……然筆者今天說的石佛,是毗鄰朱德故里儀隴縣馬鞍鎮一個鄉的鄉名而已。

      打開《儀隴縣志》,其卷一有云:“順治八年,邑侯劉在宸為保聚計,僅得十余戶,土著之稀少已可概見。”在《清圣祖實錄》中也可見如下史實:“康熙四年,經太子太保、四川巡撫李國英奏準,招兩湖、兩粵(即兩廣)、閩黔之民實東西川,耕于野……”所以在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川浪潮中前來人煙稀少的儀隴縣定居的客家人日益增多。就在其中的某一天,攜婦將雛的青發榮、青發旺兄弟倆混在填川的人潮中從湖廣方向蹣跚而來,在儀隴縣馬鞍場東北方向約十公里一處人跡罕至、海拔約750米的高山山腰上歇下腳來,覆草為屋,圈地而耕。因見山峰形似包,遂將其喚作包包梁。

      筆者以為,佛教的博大有時并不在于會念阿彌陀佛,而在于其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生命力。就在青氏兄弟于包包梁壘石為灶不久,一位游方僧人路過此地,他驚異地發現包包梁下一塊突起的山石頗像一尊站立的佛像,遂止住云游的步履,用長達十數年的光陰建起了一座廟宇,僧人將它命名為阿陀廟。

      阿陀廟沒捱到清王朝滅亡就荒廢了。廟與佛結伴而遠,阿陀廟在不幸中萬幸地成了一個地名,似乎已全然與佛、寺無關,但青氏兄弟卻意外地在川北這片貧瘠的山地里青蔥起來,并最終為這片山地帶來值得驕傲的榮譽。這當然不是他們荒墾得好,糧收得多,而是他們將流傳于湖廣木偶帶了過來,并最終成就了后來在世界上都有影響的川北大木偶。

      木偶戲在我國歷史悠久,始于漢,興于唐,盛行于宋。青氏兄弟給包包場帶來的是和真人一般大小的杖頭木偶,表演不受劇種限制,和人混合演出時,神貌無異,栩栩如生。

      不知是地勢偏僻觀眾太少,還是農事太苦不得閑暇,青氏兄弟來到包包場不久,就將這一在后來影響深遠的技藝傳給了民間藝人楊三合。楊氏接手后,即在一楊姓民間雕刻藝術家的幫助下,對青氏的杖頭木偶進行了從形象到技藝的全方位改造,其人物造型以寫實為主,眼、眉、口、頭、耳、鼻、手、腰及關節均可以活動,表演時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脫帽,穿靴脫靴,吹火點蠟,拂袖撣塵,變臉下腰,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神乎其技,與人無二。令人嘆為觀止。為有別于青氏的杖頭木偶,楊家將其稱之為川北大木偶。

      1914年,包包場另外一個木偶藝人李約之買下了楊三合后代的木偶,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創建了“福祥班”,或稱“李家班”。此后經年,大木偶藝術在川北地區活動頻繁,婦孺皆知。

      1950年,包包場設鄉,當時的儀隴縣領導覺得包包場鄉太口語化,于是就想起幾百年那位僧人修阿陀廟的故事來,說:“叫包包場太土,就叫石佛吧?!?/p>

      差不多就在同一時代,“福祥班”也由“土”變“洋”,連同李氏后裔被儀隴縣木偶劇團悉數收編?!拔母铩逼陂g,石佛當然無法成為世外桃源。造**派們找到了當年僧人看著有點像佛的那塊山石,憤怒地用粗大的繩子將它拉垮,并宣布石佛鄉更名為旭日鄉。

      鄉名改了,阿陀廟早就沒有了,有點像佛的那塊山石也轟然倒地,失去了“革命”對象的造**派們不免就有些失落,他們聚集在會議室里義憤填膺地梳理著這個鄉的旮旮角角。這時,有人提議:“阿陀廟后山的那株柏樹不也是封資修的‘毒草’么,我們去鏟掉算了!”

      原本一片狂躁的會議室頓時鴉雀無聲,造**者多是本地人,而本地人太了解那株柏樹的深刻內涵了。

      那是一株和阿陀廟的年齡差不多的柏樹,相傳是康熙年間包括青氏兄弟在內的相繼遷到石佛的十余個姓氏的祖先共同手植的,其寓意是攜手團結,共建新家園。頗有傳奇色彩的是,這株樹在數百年的生長過程中,從根部生出7個軀干,郁郁蔥蔥,偉岸威嚴,當地人稱團結樹或七柏姊妹樹,一直是石佛的一道勝景或一個象征,說它是一代又一代石佛人心中的佛可能都不過分。把這樣一棵樹當成“毒草”給鏟了,今后還怎么在這塊土地上做人?

      矛盾再三,還是眾皆作鳥獸散。

      “旭日”照耀了10多年后,包包場又還原成石佛。終點雖回到起點,但輪回中卻有了新的景觀,新時代的縷縷春風不僅吹綠了阿陀廟山上的紅土,也吹富了人們從物質到精神上的生活,就連曾經僅百十間瓦房的街道,也憋足了勁,以樓上樓下、粉墻碧瓦的新面孔沿著場鎮公路向兩頭撒著歡兒地奔跑開去。

      但最讓石佛人長臉的卻是那個早已和他們分別的大木偶。1987年以后,川北大木偶屢受文化部派遣,赴世界各地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境外藝術家稱譽“大木偶藝術是世界獨特的十分令人珍愛的木偶藝術”、“在表演手法豐富細膩方面,歐洲木偶藝術還比不上中國”。這一切,川北大木偶的故鄉石佛足有資格春風滿面。

      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2006年,川北大木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筆者聞訊,當即給時任石佛鄉的一位領導去了電話,在通報這一喜訊的同時,建議他去做一個廣告,說白了也就是在場頭鎮尾找一個地方弄一個醒目的標識,上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大木偶發祥地。誰料電話那頭的他吶吶地說:事情是個好事情,只是我們哪有那筆開支喲?你說的那個文化遺產有沒有點配套經費給我們?

      差不多在同時,石佛鄉的另一件工程竣工。石佛人為了彰顯名稱的合法性,采取政府默認、民間投入的方式在離阿陀廟也離看著有點像佛的那塊山石都很遠的一個山崖上修建了一尊通高約30米的石佛,佛像莊嚴,袈裟飄逸。然石佛地處偏遠,過境公路也只一條,且只通往兩個鄉鎮,佛像前后并沒有什么景觀烘托、點綴,也談不上什么服務設施,更兼佛像新造,亦無傳奇故事或顯靈之事支撐,動感強烈、栩栩如生的佛像也就真正成了石佛鄉的新標志。更多的時候,是居住在斯的婦孺老幼在出門或回家時以高興或困頓的目光打量一眼他那俯視一切的容顏。

      想想原本無石佛的包包場,想想早已破落的阿陀廟,想想看著有點像佛的那塊山石,再想想發祥于斯的川北大木偶與生長于斯的七柏姊妹樹,腦海里簌地冒出一首關于佛教的詩,不妨略作改動,用來作本文的結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石佛,何必惹塵埃?!?/p>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亚洲综合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久久综合亚洲欧美成人| 亚洲综合熟女久久久30p|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欧美综合缴情五月丁香六月婷| 亚州欧州一本综合天堂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桃花色综合影院| 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