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杏困老木口

      從新政出發,驅車向高速公路而去,經金城鎮過游神廟,于黃耆廟下繼續向北,在觀紫鎮金光與爭光村交界地段,一條叉路從右手邊斜接過來,山路彎彎,呈下坡之勢,終于看見一條小溪,溪上有橋,橋對面是一條長約百米但又彎曲著的街道。至街道盡頭,路突然間向左拐去,呈約四十五度的斜坡徑直向上,右側路口矗立著一株高大的樹,我曾以為那是一棵杏樹,沒想到卻是一棵黃桷樹,觀其“面相”,樹齡應逾百年。路的盡頭是一所小學,而小學與黃桷樹之間的一幢平房院落,就是鄉政府了。

      還不清楚這是什么地方么?那么我告訴你,這是老木。

      作為僅有民生、金都、長遠、大興、蘇坪、字庫、文武、雙全、霖水九個村、人口卻上萬人的袖珍小鄉,它東臨張公,南連觀紫,西依先鋒鎮,北與閬中市望埡接壤。在大多數儀隴人的眼里,老木很有一點養在深閨未曾識的陌生與朦朧,從地域上看,它基本上就是偏遠的代名詞。

      而老木名字的由來也很有一些意思,據當地人講,此地的山野間天生有三塊形如棺材的巨石,在四川方言中,當地人將棺材稱為“老料”或“老木”。在那個我們已無法考究何年何月的時候,老木土地上最初的生民要因地而生名,如果讓一個地方的名字叫老料,肯定是不合適的。于是干脆就叫老木了。也有人叫它老木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曾在一篇《南充市唐氏宗族文化基本概況》上了解到這樣的一些文字記載:“為響應康熙33年歲次甲戌正月詔。公元1697年,庚郎嗣孫唐付越郎的四個兒子:應奎、應崖、應鑾、應美,四胞弟的第三代及第四代其中的21戶子孫舉家全移,順瀟水、湘江而下,溯長江、嘉陵江而上到達川北儀隴縣……”;“唐應奎三子: 興寬、興寅、興定;長房興寬子:廷鍳……廷鍳長子:希逵(入川始祖,置業四川儀隴縣老木口陵水村);廷鍳幼子:希逸(入川始祖,置業四川儀隴縣老木口陵水村)……”;“移川后建儀隴縣老木口蘇家壩唐家祠……”由是可見,老木口的稱謂早在1697年就有了。

      雖然名稱久遠,但不知什么原因,斯地直到1952年才有鄉的建制,三年后被合并至外鄉。1962年復置。1966年更名為躍進。1971年復名為老木。1992年又并入觀紫鎮。1994年再次復置。短短近五十年的崢嶸歲月里,可謂變遷頻繁。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鄉,老木委實沒有太多的特點,在這個有山也有水的所在,產業結構調整已進行了很多年,但大抵也是優質水稻三千畝,“兩高雙低”油菜三千畝,花生二千畝,大豆一千畝,豌豆、葫豆、雜糧一千五百畝之類的東西,歷任黨政領導總想苦心孤詣地搞一點推陳出新的事兒,怎奈何條件受限,雄心有余而地利不足,往往事倍功半。雖然田野里催生不出什么好的經驗,但在政府的引導下、生豬良繁、獺兔飼養、中藥材與牧草、桑樹種植卻也在這片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業開花,老木口前,照樣是一派安寧祥和、人壽年豐的農耕景象。

      盡管老木場也叫了一代又一代,但這里的商貿氣息既比不上這東邊的張公,也趕不上西邊的先鋒,有一年,縣里的幾個部門去那里搞一個調查,到中午吃飯時,滿滿當當地坐了兩桌,那時中紀委還沒有出臺八項規定,有朋至上面來,酒是一定要喝的,好客的書記叫辦公室去買兩瓶好酒,結果滿街的商店都只有一二十元一瓶的酒,只賣百十塊的瀘特全鄉也居然只有一瓶。弄得坐在桌上的書記尷尬萬分。結果還是客人主動要求說,不是說老木場的酒廠白干不錯么?就喝點本地產的老白干多好!這才算給了書記鄉長一個臺階下。

      之所以寫這些,只是對老木現狀的一種白描而已,并非就說老木輸給了其它鄉鎮。如果論及人文,她還有其他鄉鎮難以比肩的優勢咧。

      儀隴人大約都知道,在宋朝時儀隴出了個狀元,他的名字叫李協恭。關于他的身世,我曾在《前世今生說銅鼓》一文中有過詳細的講述,在此茲不重述。宋太宗雍熙年間,李協恭赴京應試,蟾宮折桂,成為千年科舉中儀隴唯一高中狀元的人。后被授梓州刺史。其人為官清正,治學嚴謹,不但官聲赫赫,還文筆燁燁,著有《茹鱗集》二十卷。家鄉人不僅在縣城為他建造了高大巍峨的狀元牌坊,還將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狀元街。直到今天,他還余威尚在,與朱德、張思德等人并列于儀隴十大古今名人榜中。

      但大多儀隴人卻不一定知道,百年之后的李協恭既沒有葬在家鄉銅鼓舊縣壩,也沒葬在生母為尼的大儀山觀音庵,而是葬在了老木九龍山下的老木口。一代文杰在斯地的安息,多少為這個窮鄉僻壤吹送了一些文化的氣息,并影響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現存于老木鄉字庫村的字庫塔就是本土文風蔚然的明證,這種起源于宋代,興盛于明清、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建筑,作為文字和文化的載體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凝固符號,與李協恭的文魂一道,成為老木最深沉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積淀。

      今天依舊無法考證那是何年何月,一位在儀隴為官的學者慕名前往老木口去憑吊李協恭的文魂,扼腕于墳塋之前,想起宦海沉浮,物是人非,不禁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時值暮秋,草凋葉黃,墳前的一株杏樹也在蕭瑟秋風中碧葉褪盡,光禿禿的枝干雖顯虬勁,卻也孤獨凄清。此情此景,讓學者突發靈感,隨口吟出一聯,曰:“杏困老木口”。

      上聯既出,即應有下聯相對,可任學者在墳前把額頭拍遍,頷須拈斷,也想不出個合適的下聯來。也是,單看上聯的難度在于,杏是木在口之上,困則木在口之中,而老木口又為一專用地名,同時又隱含了杏與困的拆寫,如果全滿足上述要件,且要平仄對仗,工對起來自然難度深重。無奈之下,學者只好再拜協恭之后,一步三回頭地惆悵而去。

      學者漸行漸遠,并在歲月中最終成為土灰,李協恭墓連同那棵出了難題的杏樹也在泥沙俱下的歲月蕩滌中難覓蹤跡。但“杏困老木口”這一千古絕對卻留了下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或走卒販夫莫不對下聯冥思苦想,趨之若鶩,精神誠然可嘉,但終究都畫虎不成反類犬。直到今天,還時不時有人在網上弄出一些下聯來,粗看似為可以,但細品依舊有些不倫不類或牽強附會之嫌。

      下聯雖然難尋,但上聯卻家喻戶曉,一句“杏困老木口”差不多成了老木的活廣告,雖有“困”字纏身,但在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區區老木口也僅僅困杏而已,而一大批的老木口人卻從地域、觀念的困境中走了出來,并用知識、智慧乃至金錢反哺著家鄉。九龍山下,老木口前,已然在時代的颶風中亮起了唱響中國夢的獵獵之旗。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欧美久久久www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欧美日韩综合精品|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丁香五月综合久久激情|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 亚洲综合亚洲综合网成人|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久久综合视频网|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