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bz5sp"><del id="bz5sp"></del></label>
    <i id="bz5sp"><meter id="bz5sp"></meter></i>

    萬戶祥瑞日日興

          2018-08-11

        從儀隴老縣城金城鎮向東,沿儀馬公路前行九公里,突向左叉開一條道路,道口立有交通部門制作的地名牌,天藍色的襯底使兩個白字份外醒目------“日興”。放眼望去,樓宇次第,場鎮儼然,熙攘繁華的大鎮之氣撲面而來。

        日興原名石埡,大意是鼓樓寨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時因地理裂變顯出了石質的埡豁,當地人稱石埡豁。公元502年,南朝梁在金城置儀隴縣,石埡豁便成了東南方向的伏虞、大寅兩縣走向儀隴的最后驛站。官吏馬蹄聲碎,走卒健步如飛,石埡豁也就慢慢地在南來北往的行色匆匆中有了飯鋪、客舍、茶攤、寺廟等建筑物,經歷了唐、宋、元、明等朝代大起大落的洗禮,連名稱也變成了石埡場,商貿一方,遠近聞名。不期而遇明末農民戰爭,張獻忠金戈所指,玉石俱焚。鐵蹄過后,石埡場僅存少數居民和兩戶周姓鄉紳苦苦支撐。

        繼之而來的是湖廣填川移民潮。石埡四通八達的地理優勢與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成為客家人的心儀之地。他們一邊安營扎寨,一邊在石埡場籌劃建設會館,一邊打起了集市貿易的主意。

        但讓客家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新建家園的藍圖與浴火重生的朝氣引起了原著居民的恐慌。在周姓鄉紳的帶領下,原著居民欺行霸市,壟斷市場,時時處處給客家人雪上加霜。讓不遠萬里而來的客家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歷來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法則。當客家人又一次進入集市貿易受阻時,憤怒的火山爆發了,正在修建湖廣會館禹王宮的八十多名工匠停下手里的活計,聯絡其他客家人,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在龍柏山下搭起了若干木架、草棚作為客家人自己的集市。因為建造時間只有一天,在開市的時候,一位有文化的客家人取意一日興場,將集市命名為日興。當然,個中也包含了市場日日興旺的美好愿景。

        客家人的勤勞與抗爭,不僅給戰亂廢墟中的石埡場帶來了日日興旺的生機,也給日興貼上了很多個性鮮明的文化標簽。其中最為醒目的就是會館。它們與原著居民早期修建的官頂廟、財神樓、觀音閣等建筑一起,聚合出了日興別樣的繁華。

        后來成為日興區公所的地方是江西老表修建的江西會館,也就是萬壽宮,它是為了紀念江西的地方保護神許真君而建。許真君原名許遜,自幼天資聰穎,精通百家,尤好道家修煉之術。一生憑借所學根治水患,為民除害,深受江西百姓擁戴。136歲那年,率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得道成仙。當地鄉鄰和族孫為了紀念他,在其故居立起了“許仙祠”,南北朝時改名“游帷觀”,至宋代,真宗賜名“玉隆萬壽宮”后,一直沿用至今。江西人無論客居何處,都要修建萬壽宮。

        萬壽宮高大巍峨。門楣上有“萬壽宮”三個大字。進門為戲臺,有真君殿、鐵柱井、玉皇殿,鐘樓、鼓樓,諶母殿等建筑。布局合理,設計大方,雕梁畫棟,寫意精美。主體真君殿重檐歇山,高大宏敞,金碧輝煌,木雕神像莊嚴凝重,令人肅然起敬。“文革”時期,神像盡毀,其建筑“軀殼”成為了辦公場所。

        位于今日興鎮政府內的龍母宮也叫廣圣宮。是從廣東、廣西遷徙來儀的客家人為紀念龍母賢德,于清嘉慶年間修造的,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過去這里年年都要舉辦廟會,逢年過節還要唱大戲、舞獅子、耍龍燈,熱鬧非凡。

        而禹王宮則是湖廣移民所建的湖廣會館。他們來自江湖密布的湘、鄂一帶,宮內敬奉著一心治理滔天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神像。今天,神像已不在,禹宮殘存的石質建筑部份也成了石埡社區的辦公地了。

        在儀隴老縣城周邊,日興會館是一絕,而風景更靈秀。儀隴古八景中的“峰巒煙雨”和“古樓曉云”均出斯地。在歷代文人筆下多有留墨。

        “峰巒煙雨”景出介于大金山和金字山之間的峰巒山。山上有一巨石獨蹲地面,當地人稱“飛來石”。在清《儀隴縣志》中,我們可以找到它的文化蹤影:“飛來石,在縣東南十五里峰巒山腰,其石,傳至蓬島飛來,前人鐫有‘翠堵阿’三字。嘉慶年間,知縣陸成本又書刻‘飛來石’三個大字。”大清道光年間,儀隴訓導洪啟燦蒞寺游歷,專門為飛來石賦詩一首:

        “媧皇未取補青天,飛到人間數百年。想是聽經靈不昧,長隨古寺伴云眠。”

        “飛來石”下面有常年甘洌的清泉,后面筑有小寨,名叫峰巒寨。寨頂平坦,四壁陡峭,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間的古廟典雅其間,名曰峰巒寺。寺內有供奉彌勒、佛祖、觀音等神佛的三重殿宇和兩方天井。佇立山門之前,可觀年年綠樹滿山崗,四季芳草覆峰巒,端的是把酒臨風、吟詩作賦的好去處。尤為奇特的是,每至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深秋時節,山嵐繚繞,霧雨籠罩,峰巒寨宛若茫茫霧海中的海市蜃樓,這種貌似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日煙雨,反而形成了峰巒山獨特的自然景觀。清代同治進士胡輯瑞游歷后,將景觀定名為“峰巒煙雨”。并留有同題詩。詩云:

       “城郭分明近,峰巒縹緲間。寺中沉暮雨,樹靄鎖秋山。涌出泉何在,飛來石亦頑。高僧講經處,莽莽翠微環。”

        因后來峰巒寺毀,而飛來石尚存,這塊不知年歲的石頭于1980年進入縣級文物保護之列。在之后不久的地名普查中,飛來石所在地的峰巒大隊被更命名為豐南村。

        而“古樓曉云”據說也與胡輯瑞有關。差不多是在寫“峰巒煙雨”的時間段,他又寫下了《古樓曉云》:

        古人不復作,山尚此樓名。觸石碧云起,黏天青靄生。晴烘初日影,余繞曉鐘聲。盼望為霖早,能忘出岫情。

        作為日興境內最高的大山之一,古樓山是海拔690余米,山勢雄渾,在從西北向東南蜿蜒而去的走向中,于中部形成一座山峰,嵐繞云飛,萬綠疊翠。一個小山寨以仙風道骨之態隱然山頂,風姿綽約,儀態萬方,當地人稱“古樓寨”。寨上有廟,山門開闊,居中的敷文殿供奉著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文昌帝君,人稱文昌廟。敷文殿右側有藏經樓,樓上懸一大鼓,佛門講暮鼓晨鐘,僧侶在誦經禮佛時也需擊鼓以示佛法莊嚴,膜拜肅穆。久而久之,人們便將藏經樓稱為“鼓樓”。“鼓”、“古”同音,在歲月的演進中,鼓樓漸漸老態龍鐘,于是后人干脆將“鼓樓”稱作“古樓”了。

        古樓寨西、南皆臨陡崖,猿猴難攀,獨東、北設門,大寨門居東,小寨門面北。云壘天成,易守難攻。東寨門前突兀一石,直徑一米開外,狀若人間銅鑼,人稱“石鑼”。而寨西懸崖上也有一黃褐色圓形巨石,直徑約九米,厚六米,形似古戰場上催征的鼙鼓,人稱稱“石鼓”。“石鑼”“石鼓”遙相對峙,意趣天然。被當地人視為風水,當地有民諺曰:“石鑼對石鼓,金銀二萬五;石鼓對石鑼,五子全登科。”由此可見鄉人對這一風水的崇拜。

        佇立古樓寨頂,古鎮金城奔來眼底,嘉川秀巒目不睱接。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人們要飽餐“古樓曉云”盛景,卻需登上寨對面的金城山頂。須晴日,雄雞初唱,晨曦漸吐,放眼東邊的古樓寨,但見山頂天際泛起一線魚肚白的光芒,霎時間又隱于黎明前的黒暗,但只一支煙的功夫,又逐漸閃亮開來,山寨之上無邊的天幕,出現了瞬息萬變讓人目不暇接的神奇云煙。清同治初年,儀隴優貢彭鶴齡曾吟詩贊道:

        “巉巖僵立勢凌空,招入軒窗樹影紅。樓臺出沒疑天上,煙霧迷離偏嶺東。出岫早時知釀雨,置風高處妙無風。心懸捧日朝朝里,一望卿云爛漫中。”

        而儀隴縣老一代文物專家李蚊蛟則這樣描繪道:“一縷縷白色煙霧,一片片紅色曉云,一絲絲金色霞光,一線線橙色朝暈,映在蔚藍色的晴空里,但見煙霧繚繞著,曉云飄浮著,霞光刺射著,朝暈照映著,時濃時淡,忽隱忽現,讓人深深感到好像有一個高明的魔術師,正用他那雙智慧的巧手,舞云弄霧,駕馭著大自然的曉云……”

        彭、李二人相隔三百余年,所用文體也大相徑庭,但景色與風光卻異曲同工,足見自然風物強大的時空穿透力。

        彭鶴齡為“古樓曉云”賦詩后將近四十年,一個叫王者政的儀隴知縣在與古樓遙遙相望的大金山上建起了一座文塔,人稱金山文塔。它雖沒有被列入儀隴古八景,但卻成了日興境內另一處盛景。

        如果說王者政修建金山文塔順應了民心但也倚重了權力,那么日興的另一處自然景觀中的人文色彩卻是一個文化不多,地位幾無的和尚賦予的。

        石埡場后山龍柏山,原名紅石谷山,終年紅土殷殷,寸草不生。清代時一林姓孤兒流落到至此,被一寺廟方丈剃度后收為雜工,終日干些積肥、耕種廟地之類的農活,因為經常手提一筐拾些牲畜糞便作肥料,石埡場的大人小孩都叫他林狗屎。但就是這個一文不名的林狗屎,眼見紅石谷山水土難留,每到下雨,場鎮紅湯遍地。于是每有閑暇,便上山打窩栽植柏樹,年復一年,植樹數千株,在歲月的年輪中,紅石谷山成了龍柏山。山上一人不能雙手合抱之樹比比皆是。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石埡場的人們當然不會去尊崇一個連名字都有些不堪入耳的林狗屎,更不會想起要把他推舉為道德模范,但人們卻充分受用著龍柏山萬木蔥蘢中愜意生活。古樓的曉云、白塔的銀輝、峰巒的煙雨溫潤著他們的心情,石鑼、石鼓庇護著他們的愿景。伴隨著龍柏山上的龍柏樹的年輪漣漪一樣蕩漾開來,石埡場也在崢嶸歲月的風霜雪雨中邁步走向了日興鎮。

        這是一片充滿了希望的土地,早年日興區時,它曾轄十二個鄉鎮,是儀隴境內最大的區。成為鎮后,同樣風采不輸當年:雙田蓮葉田田,白塔秋碩滿枝,水磨山清水秀,土寨洋房櫛比……更有那棗兒埡上春來早,古樓寨前稻浪肥。如果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絕對恰如其分。

        2001年,時任副總理溫家寶走進了九灣村,面對滿村的新樓,滿村的果香,溫家寶甚感欣慰,他拉著村支書王成榮的手諄諄囑托,一定要親民愛民,多思農村改革之策,多走富民一方之路。王成榮不負重托,幾年后,他和儀隴其它試點村一起探索出了村民自治“五權模式”,進了中央黨校教材,并在全國推廣,為日興的改革與發展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巴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日興作為儀隴重要進出口之一,幅射金城、馬鞍、觀紫等地,儼然于一夜之間佇立于商貿物流的前岸。而日興的百姓也更是在發展的春風里信心滿滿。不信,且看九灣村一家農戶門楣上的楹聯:

        “百尺竿頭年年順,萬戶祥瑞日日興!”


    編輯: 責編: 編審: 監制:

    智慧儀隴APP 舉報

    論壇熱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久|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台湾佬综合娱乐|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成电影综合网站色www|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熟女少妇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