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坪村群眾清理道路上的樹葉雜物
儀隴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河江)12月14日,深山里大霧籠罩,細雨綿綿,陣陣笑語從村道路上傳來,原來是燈塔鄉天坪村的群眾一打早就上路養護村社道路。
“這個路修的時候好難哦,現在養護好它,才有農民的出路啊!”年近70的許瓊芳老人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村離鄉政府4.5公里,要經過3個村,自2012年開始建修,直到2015年全村逐年硬化水泥路近9公里,人平集資1500多元”村主任王林介紹。
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已成為群眾的“黃金大道”、“致富大道”,為此,該鄉黨委、政府把農村道路建設作為“德政工程”來抓。首先,各鄉村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組,村上聘任有責任心的群眾為養護員,承擔日常養護工作。鄉政府制定了農村道路養護方案,并與各養護小組、養護員簽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書》,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到路段。實行日常養護和年終養護效果綜合考核評定,懲罰并進;按照“有建必管,有路必養,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養護方法”落實管護任務。鄉交管辦加強對各村養護員的業務培訓和養護指導,認真落實農村公路養護各項制度和質量,做到路面平整凈化,路肩綠化美化,路基無缺口和塌方,邊溝排水暢通,護欄、標牌完好。同時,鄉交管辦隨時檢查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情況,對亂搭亂建侵占公路、亂堆亂放污染公路環境現象及時制止,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及時整治。做到月有巡查、季有檢查,雨前查隱患、雨中查排水、雨后查修復“三查”工作;并采取廣播、會議、宣傳標語等形式積極開展輿論導向,強化全民“公路修到家,養護靠大家”的意識,杜絕“修而不養、修而不護”,擅自占用公路、破壞農村公路和附屬設施的違法行為,營造群眾積極參與公路管護的良好氛圍。
據悉,今年以來,該鄉與養護小組、養護員簽訂目標責任書50份,組織群眾投勞1500個,修補路面500余平方米,清理塌方200多方,維修排水渠1公里、防護欄1.5公里,清運路面雜物35噸,完成農村公路養護15條86公里。(編輯/范紅英)
復元村道路養護員正在養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