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正在講解機器人小恩的相關情況
儀隴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偲潼)11月20日,共青團儀隴縣委、儀隴縣希望公益服務中心與“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會—智能童伴計劃”牽手合作,邀請北京研發組的專家、志愿者們走進儀隴柴井八一希望小學,將105個機器人“小恩”無償捐獻給該校的留守兒童。
上午10時,隨著機器人開關按鈕啟動,全校師生及研發組專家、志愿者一起見證了機器人“小恩”的啟動儀式。
據機器人研發負責人之一的郝峰介紹,小恩的功能很多,可以唱歌(包括流行音樂)、講故事、背唐詩、聊天,以及進行數學運算等。此外,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就是可以通過家長掃描二維碼,在微信上建立家長與“小恩”間的語音聊天。“這是一項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捐贈活動,‘小恩’將是孩子和父母溝通的良好載體。”郝峰說,此外,每臺小恩都實行實名制,有特殊的編碼,總臺可以隨時檢測小恩的使用情況。
留守兒童認真聽關于“小恩”的講解
在隨后舉行的“人工智能進校園”專題講座上,專家們還專門為該校105名留守兒童介紹了小恩的內部構造、操作方法、具體功能,以及充電情況,并現場發放105臺機器人。
孩子們興奮地接過盒子,耐心地聽專家講解,在獲得允許后,才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盒,小心翼翼地從盒子里取出“小恩”,并認真按照指導熟悉“小恩”的操作,同“小恩”進行互動交流。
據了解,12月中旬,捐贈方將再次前往柴井八一希望小學,同孩子們一起參與背唐詩等互動 ,此外慈善機構還將長期和該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后續將有一系列的圖書、衣物等方面的捐贈活動。接下來,公益中心和項目方還計劃在儀隴另一所學校,為100名留守學生贈送具有兒童智能語音、兒童快樂教育、社交情感交流、數據分析成長等系統功能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以陪伴關愛留守兒童。(編輯/文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