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新聞網訊(陳相)四十出頭的孫勇是四川儀隴人,他一直有一個”演員夢”。1997年,孫勇到廣州打拼,第二年就開始接觸影視行業,從群眾演員做到現在的特約演員。然而,演戲并沒有讓他生活無憂。為了生計,他做過建筑工、清潔工、工廠工人,直到現在和朋友開了一家小廠。幸運的是,這些草根的經歷也讓他的戲路更廣,在表演中多了一些真實和滄桑感。
家住在廣州番禺區的他準備坐地鐵前往片場,往返得花1個多小時,自從1997年從儀隴縣雙盤鄉洞崖灣村到廣州打拼已近20年時間,這樣的生活節奏孫勇早習以為常。
為了生計 被迫走上“演藝之路”
“生活所迫唄。”談及當初南下當“粵漂”的初衷,孫勇顯得云淡風輕。來到廣州后,他才發現沿海也不是遍地黃金,要進廠必須得熟人介紹,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想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在大城市的高樓大廈間,這個剛走出大山的24歲儀隴小伙感覺到了迷茫。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一名“群頭”, 因為做群眾演員門檻低,還能當天拿到報酬,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孫勇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小時候我爸爸就經常帶我看鄉下的壩壩電影,那時候就覺得這一方屏幕居然能這樣的神奇,沒想到自己能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孫勇感慨道,童年時爺爺常常哼上幾句川劇,這算是對自己表演進行的啟蒙教育了,正式走上這條道路后,他也報名參加了一些短期的表演培訓班,購買了各種書籍,為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表演功力,雖然他在一部戲里露臉的鏡頭往往都只有一兩個,“干一行愛一行吧,群眾演員也是演員 ,我也要對得起這個稱號吧。”
群眾演員屬于“看天吃飯”,有活的話每天進賬在100元左右,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僅憑這份收入很難生存,為了生計,孫勇還做過建筑工、清潔工、工廠工人,現在的他則和朋友開了一家小小的拉鏈廠,不少朋友都戲言這樣他在演“老板”時應該會更加得心應手。對于這個廠,孫勇笑稱自己其實股份很少,用廣東人的話說,自己還是個“打工仔”。“因為我自己的經歷很豐富,也接觸過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戲路就會更廣,農民、工人、警察、毒販,這些我都演過。”
為拍戲春節難回老家 兒子愛對著電視喊“爸爸”
孫勇的妻子也是儀隴人,他們相識于第一次來廣州的火車上,“這也是緣分啊,我們初次相遇的經歷都可以拍成電影了。”孫勇笑著說,他有兩個孩子,大的16歲、小的4歲,目前都在廣州讀書,不久之前,他還將母親也接到了廣州一起居住。“現在我父親還留在老家,照顧我80多歲的老奶奶,我也非常想回去看望他們,但這兩年真的是走不開。”今年春節期間,因為劇組給他安排了幾天的戲,所以孫勇回老家的打算再次 泡湯了,“我希望自己在所拍的這些電視劇、電影里面能多露幾次臉,這樣我就會通知家中的父親和奶奶,讓他們看一看。”
孫勇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十分寵愛,他在外打拼多年,也是為了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對于“爸爸是演員”這件事,他4歲的小兒子顯得很自豪,特別是在廣州當地電視臺一些欄目劇中,爸爸能算得上是半個主演,因此露臉也較多,小家伙這時候都會指著電視機“爸爸、爸爸”不斷喊著。
偶然演對手戲碰老鄉 如今演技受到圈內人肯定
如今的孫勇在劇組中已經是特約演員了,所謂特約演員,就是演技受到圈內人肯定的演員,一般在戲里會有好幾句臺詞,一天下來能拿到幾百到上千的勞務費,多的時候能拿幾千塊。在滿足自己“戲癮”的同時 ,還能有這一份可觀的收入,這讓孫勇顯得很知足。
“拍戲的時間很長,在廣州地方臺的大大小小電視欄目劇露瞼的機會很多,和一些網上視頻相對多些。 但真正在大電影和大電視露面的機會卻不是很多,電影《葉問之終極一戰》、《英雄喋血》、《愛在深秋》,電視劇《青春燃燒的歲月》等,這些只能說是露臉, 而根本談不上作品”孫勇談及自己曾經飾演過角色時。
偶爾一次機會,在廣州拍央視的一部欄目劇時,他認識了同在打拼的家鄉演員許言,據他介紹,那部戲剛好是演對手戲,而他自己在其中只是一個小配角。
拍攝《中國人的一天》 回憶起小時候的事兒
說起孫勇,大多數人知道他,還是通過近日騰訊網推出的《中國人的一天》,通過儀隴新聞網記者搜索網絡發現,其實早在2月17日,騰訊廣東站就刊發了對他的報道。
“偶爾一次機會,騰訊網記者了解到在外拼搏而過年不回家的事情做了一期專訪,了解到我在外打工的人生經歷讓他們感動的是一步一步走來,對生活的熱情態度和對夢想堅持的執著,和打工者的一些辛酸與無奈”孫勇告訴儀隴新聞網記者上《中國人的一天》過程。
“家鄉的影子始終走不岀兒時的記憶,小山村雖然在隨人們搬遷而慢慢"消失”,但童年和伙伴的笑聲永遠在耳畔...”孫勇回憶起家鄉的影子說道;小時候爸爸時常帶自己看電影,和爺爺時常啍幾句川劇,對表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年見過大牌無數 渴望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
拍了近20年的戲,經歷過數百個劇組,孫勇也算是老演員了,他會把演過的角色照片都放進電子相冊里 ,相冊就叫“青春燃燒的歲月”,而廣東省的南海影視城、中山影視城等地方,他也像是自己家一樣熟悉。 談及曾同一劇組的大牌明星,他也如數家珍,“97年我當群演的第一部戲,就是張國榮先生的《九星報喜》 ,他人非常好,還跟我合影了的,除此之外,還有黃秋生、陳小春、溫碧霞等等。”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經歷是演一個被大面積燒傷的消防員,光化妝就要三個小時,拍到凌晨兩三點,臉癢的時候手還不能抓,非常難熬。
演的人物多了,孫勇自己萌發了拍一部電影的沖動,他聚集了一些圈內好友,開始籌拍自己的網絡喜劇電影。沒有學過相關專業知識的他,寫一個兩萬七千多字的劇本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反傳銷、假乞丐等內容,算是鞭撻社會陰暗面,弘揚正能量的喜劇電影吧。”電影的初步預算在80萬元左右 ,這讓孫勇在勒緊褲腰帶一分一分籌款的同時,還得想盡辦法地去拉點贊助。“希望下半年能正式開拍吧, 這樣明年就能在網上播出了。”
這兩年拉鏈行情的下滑讓孫勇倍感壓力,“外面那么多廠房,不知道哪天說倒閉就倒閉,因此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能成立一個自己的影視公司,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拍一些作品,而其中我最想拍的就是一部反映家鄉儀隴風土人情的電影,希望有一天能實現這個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