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用功讀書,玩耍的時候放心玩耍,說話要說真話,做人得做好人。”這幾句大家熟悉的話,是巴金先生在他的侄兒李致11歲時為他寫下的。如今,耄耋之年的作家、出版家李致在談到這四句話時說:“這幾句話的核心意思,就是‘講真話,做好人’,這是巴老一生的寫照,也是我個人一生的追求?!?/span>
近日,筆者專訪李致,聽他娓娓道來李氏家風故事。
世守書香的李氏家族
李致住在成都市一棟普通的居民公寓中。這位擔任過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文聯主席的老人,思路敏捷,聲音洪亮,語言樸實又樂觀風趣,在與他交談時,常常會忘記他已是91歲高齡。歷經滄桑,他的眼里依然有著孩童般的天真與熱情。
在與筆者的交流中,李致首先回憶起李氏家族自東向西的遷徙史。李氏祖籍浙江嘉興,先祖李文熙在清嘉慶年間入川,先后任射洪縣巡檢、屏山縣巡檢等職。李致說:“李氏家族遷徙至四川已有200年。我的曾祖父李鏞定下了‘道堯國治、家慶澤長、勤修德業、世守書香’16個字,作為后代取名的依據。這16字所傳遞的精神,李家世代遵守,‘勤修德業、世守書香’可以視為李家家風?!?/span>
李氏家族中,不少人都埋首書齋,從事文字工作。巴金(李堯棠)是著名作家、編輯家,巴金的二哥李堯林是教育家兼翻譯家,巴金的弟弟李采臣是出版家,李濟生是編輯家,巴金的女兒李小林是《收獲》雜志主編,兒子李曉棠則是作家。李致也是一位作家、出版家,他的一子一女雖然選擇了工科專業,但對文學都有濃厚的興趣,兒子李斧還以李治墨為筆名出版了《巴金家族史考略》一書。
巴金對李致影響至深
李致的父親李堯枚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共有兄弟姊妹9人。大哥李堯枚因與三弟李堯林、四弟李堯棠(巴金)年齡較接近,所以關系更為密切。巴金曾說:“我們三兄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愿意多為別人著想,做出自己的奉獻?!崩顖蛎稙槿藢捄?,家中親友發生矛盾,都愿意請他調解。他不幸早逝后,三弟李堯林挑起了全家的重擔,為了擔負一大家人的生活費用,自己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李堯林因病去世后,巴金自1942年開始擔負李致一家的生活費用,并資助李致與李致的四姐讀書。巴金十分關心李致的成長,常與李致談心,并寄送大量書籍,故而在為人處世上,李致受巴金影響最深。
對于巴金“講真話”的告誡,李致有自己的理解:“真話不等于真理,但只有講真話的人才能追求到真理,講假話的人永遠與真理絕緣?!痹趯筝叺慕逃校钪乱矎娬{誠實的品格。他說:“我的外孫小時候都知道,如果犯了錯誤,只要誠實面對,就可以減免處分?!?/span>
李致向筆者回憶,巴金非常自律,時時自我反省。他曾認真地對李致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文學工作者,讀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養活了我。讀者給我的榮譽太多,受之有愧。我要以實際行動做到言行一致,一不自私,二不愛錢,不做欺世盜名的騙子?!被谶@個考慮,巴金不贊成恢復故居,不愿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學獎,也不肯單獨出版個人日記。
在李致家中,筆者看到一幅字:“人各有志,最要緊的是做人。”這是1997年李致去杭州看望巴金時,巴老給李致的一句贈言。李致請人書寫裝裱后,將這句贈言掛在書房,以便時時提醒和鞭策自己。
李致是巴金的知己
巴金對李致影響深刻,李致也是巴金思想上的知己。巴金一生中寫給李致的信多達300余封,現在仍存200余封。兩人見面“互相搶著說話”,經常促膝長談至深夜。在那么多晚輩中,為何李致較受巴老“偏愛”?李致對筆者說:“也許是因為我與巴金的價值觀一致,比較能夠理解巴金。在巴金晚年的家信中,他也提到了這一點。”巴金甚至想邀請李致成為他的編輯助手,但因李致工作太忙而作罷。李致著有多部關于巴金的傳記作品,如《巴金教我做人》《四爸巴金》《我與巴金》等。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卑徒鸬倪@句話讓李致深感認同。李致說:“巴金工作一貫認真,這一點得到過魯迅先生的充分肯定。他一生都在創作,及至晚年,他身患帕金森氏癥,幾次骨折,仍然一邊與疾病斗爭,一邊寫作。”李致曾勸晚年的巴金不要工作如此拼命,應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只要健在,就是對讀者的鼓舞。巴金說:“如果不工作,生命就沒有意義?!碑敃r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工作的李致,陸續為晚年的巴金整理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選集(十卷本)》等著作。李致回憶,巴金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常將稿酬用于慈善捐款,還將個人的大量藏書捐給國家圖書館。
筆者采訪李致時,李致的女兒也在一旁,她說:“我們的四爺爺巴金非常真誠,非常有愛心,特別愿意幫助別人,我們都是他這些主張的信仰者、跟隨者,也一直在努力踐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