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關于支持達州南充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南充、達州兩地需深化合作,充分利用并發揮各自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協同推進產業升級與轉型,聚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走進位于渠縣經開區的四川省銘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紡織生產車間,多條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這是一家主要生產高端紡織面料、功能性面料、羽絨服面料的服飾企業,日產各類面料8萬米。12月初,企業接到一筆來自浙江一帶的訂單,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280萬米羽絨服面料生產,目前,正在加緊趕制中。
四川省銘圳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主管 羅麗:預計今年全年公司總生產面料超過2500萬米,實現產值1.1億元,實現全年利稅170萬元。
在渠縣,像銘圳紡織這樣從事輕紡服飾產業的企業還有40多家。作為全縣“一首兩重”主導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渠縣深度聚焦戶外紡織服裝產業新賽道,大力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化、智能化發展,構建起紡紗、織布、設計、成衣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條。2023年,全縣戶外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總產值50億元。去年9月,渠縣榮獲“中國戶外紡織服裝名城”稱號。今年7月,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渠縣戶外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群榜上有名。
目前,渠縣正結合全市“3+3+N”現代產業集群整體布局,向著打造輕紡服飾500億級產業集群目標進發。產業加速升級,新質生產力助力。大竹全力打造苧麻產業龍頭企業,通過建立苧麻纖維新標準,打造苧麻全產業鏈等方式,實現一產接二連三,讓極具象征意義的“中國草”走向世界,也推動“苧麻原鄉”大竹成為全國苧麻產業高地。
達州融媒記者 田蓉:我現在手上拿到的這條漂亮的面料就是由當地種植的苧麻所加工的產品。近年來,大竹縣種植的苧麻已經達到了13.5萬畝,年產原麻達到了2萬噸。當地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還不斷延鏈補鏈,構建起全產業鏈新格局,真正讓苧麻原鄉走向世界,讓原鄉苧麻擁抱世界。
四川亞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大竹的一家苧麻產業龍頭企業,自2022年7月成立以來,公司生產的苧麻紗線、混紡紗線、交織布、夏布等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四川亞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丁禹皓:我們已經形成了集苧麻種植、脫膠、紡紗、織布、服裝于一體的產業鏈,(年產)精干麻達7000噸、純麻紗3000噸、混紡紗7500噸。2024年我們產值預計在5個億左右。
憑借大竹現有原麻資源就地轉化為終端產品,預計可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到2026年,大竹縣苧麻種植面積力爭拓展至20萬畝、原麻產量突破3萬噸,實現終端產品產值45億元以上。
產業的壯大,其對物流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加。作為川東北地區的物流核心樞紐,南充現代物流園自2016年開園以來,已建有進出口岸、公路集散、多式聯運、城際配送、物流加工、生活配套六大功能板塊,細分汽車、建材、農產品冷鏈、裝備等九大物流產業生態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南充現代物流園管理委員會招商部部長 王楊:咱們南充跟達州這一塊的快遞、電商企業互動也比較頻繁,每天大概有10萬件的快遞進行交互。
目前,南充現代物流園已建成川東北最大快遞快運電商產業園、公路港、建材城、農產品交易中心、糧食倉儲中心,以及川東北唯一的保稅B型對外開放平臺。今年前11個月,園區平均每天的快遞運輸量在500萬件左右。
南充現代物流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王梓安:我們將優化基礎設施、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加強與達州區域協調與合作,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區域物流體系,實現物流一體化發展,為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