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余開洋 李婷婷 攝影報道
在四川廣袤的版圖上,南充與達州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閃耀于川東北大地。
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為川東北經濟區帶來新機遇。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首次提出,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為南充和達州、為川東北經濟區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兩年多過去了,達州、南充在多個領域協同發展,一系列合作成果不斷涌現。今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更是賦予“組團”更加明確的使命和任務。
新篇章開啟,如何“雙向奔赴”謀發展?
12月11日至13日,“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主題采訪團先后深入達州市、南充市,實地探訪了“兩地”在組團發展上如何實現1+1>2!
為什么是“南達”?
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基礎較好
從地緣環境看,南充與達州同屬四川盆地東北部,曾同屬川北行署,歷來有著深厚的情誼和密切合作。
兩地在地理上緊密相鄰,山脈與河流相互連接,大巴山系的余脈延伸至兩地,如南充的儀隴縣與達州的渠縣等地在山脈走勢上相互銜接。嘉陵江及其支流縱貫南充,其上游的部分水系也流經達州,為兩地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也使得兩地在自然景觀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連續性。
從歷史淵源看,南充和達州歷史悠久,在古代均是巴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兩地都曾是古巴國的屬地,有著相似的歷史發展軌跡和文化傳承,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頻繁。
長期以來,兩地人員往來密切,相互遷徙、通婚現象較為普遍,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親緣關系。這種親緣關系促進了兩地文化的融合與傳承,在語言、飲食、風俗習慣等方面相互影響,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圍。
從經濟總量看,兩地可以說底氣十足。數據顯示,2023年,南充市生產總值達到2734.76億元,位居全省第五、川東北經濟區第一。“隊友”達州,則以2656.70億元位居全省第七、川東北經濟區第二。從人口方面看,南充常住人口560.8萬人,達州常住人口538.5萬人,分列全省第二、三位,市場空間廣闊、勞動力資源充足。
同時,兩地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實力較強,區位優勢突出,立體交通網絡發達,是四川東出北上大通道,并建立起與歐洲、南亞等地對外貿易穩定大通道,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全省向東向北開放門戶功能持續提升。
足以看出,這些都是“南達”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基礎和優勢。
產業協同
整合資源 集群共進
建設省域經濟副中心,不僅是一兩個城市的事,更關系著整個區域的發展。
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南充和達州產業資源豐富且各具特色,為實現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今年12月2日,隨著生產指令正式下發,天然氣閥門緩緩打開,四川永盈年產80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一期A線乙炔裂解裝置安全火炬點火成功,標志著項目進入投料試生產階段。該項目總投資330億元,是南充工業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項目以天然氣為原材料,主要生產1,4-丁二醇(簡稱“BDO”)這一綠色化工產品。
100多公里外,位于達州市宣漢縣的普光氣田2號增壓站不久前正式投運,4臺高抗硫壓縮機組及各系統參數運行平穩,幫助普光氣田主體區塊日增產天然氣150萬立方米。
“天然氣是我們的重要原材料,我們也知道達州是重要的天然氣產出地,希望未來企業能有‘雙氣源’的保障,為企業穩產創造有利條件。”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生表示,借力“南達組團”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將助力南充、達州兩地構建川東北乃至中西部綠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
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兩年多來,達州簽下11個制造業“百億級”大單。天然氣、鋰鉀、煤炭等儲量豐富,11個百億級項目半數以上與這些資源有關。
以重大項目和標志性產品為引領,南充和達州兩地積極在能源化工、汽車汽配等領域強強聯合。以四川永盈年產80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四川正達凱先進智造產業園項目等重點項目為牽引,兩地還將推動7戶企業參選全省首批制造業標志性產品“鏈主”企業。
交通互聯互通
構建區域交通大樞紐
交通是發展的動脈,南充和達州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緊密合作,全力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
在鐵路交通方面,達成鐵路是連接南充和達州的重要鐵路干線,長期以來承擔著兩地及沿線地區的客貨運輸任務。12月12日下午,“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主題采訪團走進正在建設中的成達萬高鐵嘉陵江特大橋項目現場。
成達萬高鐵南充嘉陵江特大橋9#橋墩
成達萬高鐵南充嘉陵江特大橋位于南充市順慶區橫跨嘉陵江,是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之一。大橋全長6800.58米,主跨328米,在時速350公里雙線高速鐵路矮塔混合梁斜拉橋中,其跨度居世界第一。蜀道集團四川路橋成達萬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姜林介紹,11月25日,成達萬高鐵嘉陵江特大橋主墩順利封頂,這標志著該橋梁兩個主墩索塔施工完成,大橋建設進入橋梁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當下,全橋向著2025年10月合龍沖刺,未來通車已在不遠處招手,屆時,從南充北站到達州南站,短短149公里,約半小時車程轉瞬即達。
記者在成達萬高鐵南充嘉陵江特大橋項目現場
不僅如此,大橋建設全程閃耀著區域合作光芒,來自達鋼的優質鋼材輸入工地,成為大橋“鋼筋鐵骨”的關鍵構成。
航空運輸領域同樣亮點紛呈。今年10月23日,一架賽斯納208B型飛機從成都起飛,經過1小時飛行后,平穩降落在閬中機場,短暫停留后又飛往達州,11時59分抵達達州金埡機場,實現“成都—閬中—達州”低空短途運輸航線首飛。
達州金埡機場與南充高坪機場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態勢。兩地機場通過開展聯合營銷活動,推出“中轉聯程”服務產品,吸引了更多旅客選擇從南充或達州中轉出行,進一步提升了區域航空運輸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高速公路方面,南充和達州同樣緊密相連,極大地縮短了兩地的時空距離,方便了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文旅發展組團打造
南充和達州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共建共享,為兩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福利。在教育合作方面,兩地的高校和職業院校積極開展交流與合作。南充的西華師范大學與達州的四川文理學院建立了教師互訪、學生交流交換機制。
醫療領域的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南充市中心醫院與達州市中心醫院建立了醫療聯合體,通過遠程醫療、專家會診、雙向轉診等方式,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
南充市嘉陵區行政審批局
同時,為加快推進南充達州政務服務一體化協調發展,南充、達州共同制訂了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政務服務協作運行機制。目前,“南達通辦”事項全部納入“跨域通辦”綜合倒口運行,南充與達州還互設自助服務終端機,建立自助服務專區,實現簡單的政務事項“7x24小時”全天候、跨區域就近自助辦理。
在文旅交流方面,今年9月,達州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與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共同簽署了《文化旅游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南充市旅游協會、達州市旅游協會共同簽署了《旅游發展合作協議》。雙方約定推動旅游線路延伸,延伸達州南充兩地紅色旅游、巴山風韻生態旅游線路,共同推動川東北區域精品旅游線路打造,提升兩地旅游品質和活力。
同時,加強旅游信息互推,利用兩地文化旅游宣傳資源,積極發揮旅行社市場主體作用,適時開展兩地文旅推介活動,推動兩地文旅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共同推進客源互送,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兩地旅行社、景區等旅游運營商合作,積極引導客源互送,促進兩地文化旅游市場加快發展。
當前,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已成為南充達州兩地共識,兩地間的多層次、多領域合作也已全面展開。此次探訪,“南達”兩地通過一系列差異化、優勢互補的項目合作,生動詮釋了1+1>2的協同效應。
未來,隨著兩地合作的不斷深化與拓展,“南達”組團必將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