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
南充和達州,這兩座山水相依的城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聯系得如此緊密——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
這幾天,南充和達州的記者,在兩地宣傳部門的組織下,開展了聯合采訪活動。他們深入兩地的城市和農村,走訪企業車間、探訪項目工地、參觀城市建設、走進美麗鄉村……所到之處皆是生動的發展圖景,記者也是切身感受到了并肩奮斗的兄弟情誼。
今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出臺了《關于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這是南充和達州的重大利好。南充和達州攜手共進,共同扛起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這副擔子,時間表和路線圖清晰明了。
一條達成鐵路,自1997年通車以來,拉近了南充和達州兩座城市的距離,兩地居民就像走親戚一樣越走越親。
一條成達萬高鐵,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加快建設,前些天嘉陵江特大橋的主墩已經封頂。這條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高鐵,是東向出川的巨龍,必將成為南充和達州抱團發展的高鐵經濟帶。
路,在腳下延伸,也將把我們帶向“省域經濟副中心”的美好未來。
在四川經濟版圖上,成都這個中心居首,緊隨其后的是三個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
無論是所處地域,還是發展現狀,這三個副中心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單從措詞上看,宜賓—瀘州是“組團建設”,綿陽是“加快建成”,南充—達州是“組團培育”。但目標指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三星伴月”。三個副中心和成都這個中心,要一起拉動四川經濟這架大馬車。
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讓我們看到了南充和達州的重大發展機遇。就在10天前,總投資330億元的四川永盈新材料項目正式進入投料試生產階段,這是南充工業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就在本周,記者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采訪時得知,學校剛剛引進了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就在三天前,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從達州發回的報道披露,達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與中科曙光、阿里云等行業領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正在努力打造“東數西算”的達州樣本。南充和達州,都充滿了機遇。這個機遇,人才看得見,資本看得見,我們本地居民更是看得見。
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也讓我們看到了差距和需要努力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經濟體量還不夠大、不夠強。“組團培育”,就是要一起努力,要朝著一個目標去打拼。南充的經濟總量多年來領跑川東北經濟區,2023年是2734.8億元;達州的經濟實力也是有口皆碑,2023年是2656.7億元。相者相加,是5391.5億元。根據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的要求,到2027年南充達州兩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要力爭突破8000億元。這就是南充達州抱團發展的階段目標,這就是我們不舍晝夜的前行動力,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南充人、每一個人達州人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南充和達州,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互補性強。達州羅家壩遺址博物館,是我國首個巴文化主題博物館,而我們的閬中古城是巴國最后的都城,兩地旅游聯手將更有吸引力;達州有“中國氣都”的美譽,南充經開區是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合作空間也是非常廣闊;達州有四川文理學院,南充有西華師范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和川北醫學院,兩地高校可以為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其實,稍加梳理就會發現,這樣的共同點和互補性還有很多。
南充和達州,達成鐵路上的兄弟城市,成達萬高鐵上的開放門戶,組團培育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戰略伙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跳出南充看達州,跳出達州看南充,我們看到的是更大的視野,以及更寬廣的合作之路。兩地過去已經有很深厚的經濟合作關系,就拿南充融媒體中心記者兩天前采訪的“方大達鋼”來說,目前就有200多名南充人在這個鋼鐵企業工作,今年以來有25萬噸鋼材產品投入南充各大項目中。可以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南充和達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往后再芝麻開花節節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可以在區域經濟合作的舞臺上大展身手,就可以把經濟總量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就可以1加1大于2。
“組團培育副中心,喜看南達新氣象。”南充和達州,唱好雙城記,攜手在川東北經濟區描繪出更加精彩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