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是醫療機構提供診療服務的計價單元。長期以來,由于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各省屬地管理,地區之間價格項目的數量、內涵、顆粒度差異較大,不僅醫療機構計費繁瑣,群眾也看不懂,且無法兼容新技術。
??在此背景下,國家醫保局近日密集發布了產科、護理、放射檢查等17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合計涉及271個主項目、250個加收項、88個擴展項,共有收費編碼609個。
??業內人士指出,立項指南的編制出臺標志著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統一提速。此舉旨在促進各地醫療服務價格水平的相對平衡,確保診療收費行為更加規范透明,從而讓患者在就醫繳費過程中能夠一目了然,心中有數。此外,新項目的納入不僅拓寬了患者的治療選擇范圍,更彰顯了醫療服務中技術勞務價值的重要性,使得醫療服務更加符合患者的實際需求。
??為群眾看病就醫把好“價格關”
??長期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各省屬地管理,由地方醫藥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價格項目、確定價格水平,不同地區間服務項目和收費差異較大。立項指南就是為了規范管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使價格項目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
??“我們將協同各方,努力為群眾看病就醫把好‘價格關’?!眹裔t保局價格招采司醫藥價格處負責人蔣炳鎮表示,“讓醫院收費更清楚,讓患者付費更明白”是編制立項指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項指南的出臺實施,將對規范診療收費行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突出技術勞務價值產生深刻影響。
??蔣炳鎮表示,此次立項指南對存量價格項目進行系統性重塑,無論是項目名稱、服務產出、價格構成,還是加收項、擴展項都更加準確,邊界更加清晰。各地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后,醫療機構可依據本地區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價格水平,合法合規收費,有利于減少醫務人員計費的事務性負擔。
??例如,在綜合診查類立項指南中對“上門服務”收費做了明確規定。國家醫保局價采中心技術專班負責人唐菲介紹,價格立項不再區分某種特定場景,比如在綜合診查類立項指南中,單獨設立了“上門服務費”,即臨床開展的上門醫療服務,可以按照“上門服務費+具體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而不需要再單獨設立“上門輸液費”“上門換藥費”等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3日,國家醫保局通報飛行檢查中發現部分定點醫療機構過度診療、超標準收費、分解收費、重復收費現象突出。
??國家醫保局形象地將一些過度診療的行為比喻為1天內多次測身高,1天內采用多種方式測身高,臨床價值不高,浪費醫療資源。將一些分解收費的行為比喻為計算機維修,不僅收取維修費,還收取計算機開機、登錄費。將一些超標準收費行為比喻為消費者購買小瓶礦泉水,但商店按桶裝水收費。將一些重復收費行為比喻為外出就餐,餐廳收了米飯費用,還要收煮飯的“水錢”。
??收費標準不統一、不透明是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立項指南執行后,上述問題也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除了收費更加規范外,立項指南還突出臨床需求。對此,唐菲表示,立項指南中規定技耗分離,其目的是不將特定耗材與醫療服務進行捆綁,避免影響臨床開展應用,指南的初衷是提高項目兼容性,同時防止耗材虛高價格擠占項目的價格空間。例如,已制定各類指南的基本物耗清單,明確清單內的低值易耗品納入價格項目中,不再單獨收費;而對于部分高值耗材,部分省份已探索建立可收費耗材清單。
??滿足臨床多樣化需求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聚焦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促進補齊醫療服務短板、推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出一批新的價格項目,支持體現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新項目進入臨床應用。
??蔣炳鎮介紹,立項指南的編制過程中,聚焦四個關鍵詞“老、小、病、新”,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就醫需求。比如,為呵護“一老一小”,新設“上門服務費”“免陪護”“安寧療護”等價格項目,以及“早產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等價格項目。此外,為保障病患、支持新技術,還新設“航空醫療轉運”及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等價格項目,為患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
??“面對孕產婦及家屬呼聲強烈,臨床上長期缺乏收費項目依據的‘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產’,產科類立項指南給予了充分支持?!北本┐髮W第三醫院產科主任魏瑗表示,此次將它們單獨立項,就是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向孕產婦提供個性化服務,改善生產體驗。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總醫院院長林鳳飛介紹,2023年6月以來,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在骨科的13個病區逐步開展了“免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患者可自愿選擇“免陪護”或“非免陪護”病區。截至2024年10月31日,醫院“免陪護”病房共服務患者1.53萬人,醫院感染發病率由0.78%下降至0.37%,不良事件發生率由0.18%下降至0.06%。
??在林鳳飛看來,新增“免陪照護服務”價格立項,是順時而動、應勢而為,也是積極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有望實現多方受益,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又如,以臨床為導向,增加“人工智能輔助”擴展項。蔣炳鎮介紹,調研發現,人工智能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但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平替”,在已經收取相關診療費用后,不宜額外單就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再向患者收費。
??對此,為了支持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輔助技術進入臨床應用,又防止額外增加患者負擔,國家醫保局分析人工智能潛在的應用場景,在放射檢查、 超聲檢查、康復類項目中設立“人工智能輔助”擴展項,即同樣的價格水平下,醫院可以選擇培養醫務人員進行診療,也可以選擇使用人工智能參與診療行為。
??適時推出新版
??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目錄
??目前,國家醫保局正繼續加快立項指南編制進度,力爭到2024年底編制好覆蓋大部分學科領域的立項指南。
??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編制發布了器官移植、口腔種植、產科、護理等17批立項指南,婦科、麻醉、綜合治療類立項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見環節,眼科、呼吸系統、口腔(綜合、牙周、正畸、修復、牙體牙髓、外科)類立項指南正在征求意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嚴娟介紹,新的立項指南出臺后,國家醫保局在編碼維護平臺布置了兩套編碼規則,編碼規則和方法基本不變,對新的價格項目賦予新編碼,不僅主項目有編碼,同時加收項、擴展項也有相應編碼,各地可以直接獲取編碼收費,醫療機構應“先立后破”,先把新編碼維護好,再把舊編碼停用,確保醫院收費無縫銜接。
??地方醫保部門對接落地立項指南時,項目如何對接、價格如何制定,如何保障醫療機構合規收費?
??內蒙古自治區醫保局價格招采處負責人李樹珍介紹,目前印發的17類立項指南,內蒙古已對接落地8類。工作一般分為3個步驟:一是整合項目,對照立項指南“合并同類項”“終止多余項”,統一項目名稱內涵和計價單位等相關要素。二是核定價格,重新制定全省統一的價格基準,指導省內各統籌地區對照價格基準,結合本地區實際上下浮動,確定各級醫療機構新的收費標準。三是加強宣傳培訓,做好立項指南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加強醫療機構對立項指南政策的理解,規范醫療機構收費行為。
??地方醫保部門在對接落地立項指南后,對于醫療機構提出新增或修訂項目的申請將如何辦理?
??貴州省醫保局二級巡視員趙莉表示,立項指南落地與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并不沖突。對接國家立項指南后,我們省級醫保部門仍將按既定程序受理醫療機構新增項目申請。根據服務產出為導向的原則,一是將優先通過現有價格項目兼容方式,快速回應醫療機構新增項目的需求;二是對優化重大疾病診療方案或填補診療空白的重大創新項目,將以綠色通道的形式單獨向國家醫保局報送;三是立項指南項目無法兼容的醫療創新技術,將按新增價格服務有關規定正常受理、審核,最終實現新項目在臨床科室的規范開展。
??蔣炳鎮表示,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各省份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對接落地,并持續指導各地試運行2至3年,修訂完善后適時推出新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目錄。(記者 鄧婕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