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陳洪江)近年來,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撂荒地整治、爭取項目資金和創新多元化發展模式等多種方式,不斷豐富集體經濟業態,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走進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的集體經濟糧蔬果產業園,標準化的大棚整齊排列,蔚為壯觀。在大棚內部,村民們正在管理人員的精心指導下,根據訂單需求收割成熟的甘藍。一顆顆甘藍被迅速收割、背運、打包、稱重,并有序運往市場,整個流程井然有序,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我們集體經濟今年完成了上百萬株玉米苗的培育及銷售,前期我們種植了海椒、南瓜、西紅柿等多種蔬菜并成功銷售,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目前,我們基地正在栽種白菜、蓮白、萵筍等蔬菜,這些蔬菜即將陸續上市。”
據了解,自2021年起,銀山農村社區通過大力整治撂荒地,成功整合了800余畝土地,并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專注于發展果蔬糧產業。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已經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今年八月,合作社在充分進行市場走訪和召開股民會議的基礎上,利用上級項目資金和自身積蓄,投資建起了全自動恒溫糧蔬育苗大棚。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合作社的育苗能力,還進一步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
“村集體經濟拿出50萬元積蓄,爭取了省級幫扶資金100萬元,共計150萬元,建起了儀隴縣第一個溫室育苗大棚,每年可生產商品苗1200萬株,緩解儀隴就近市民及業主‘購苗難’的問題,每年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00余萬元。”
銀山農村社區位于縣城周邊,大量村民選擇進城務工。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合作社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我們合作社成立了靈飛建筑有限公司,開展了建筑工程、環境治理、購買公共服務等業務,增加了村民就業崗位,提升了群眾收入,助力了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