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張義明 漆宗英)初冬時節,雙勝鎮低效撂荒地種植的1000多畝藥菊花迎來盛放采收期。藥菊花的豐收將最大限度發揮出土地的經濟效益,實現撂荒地生金,助力鄉村振興。
在雙勝鎮鐘鳴村,一片片藥菊花正嬌艷盛開,滿山遍野的小藥菊把大地裝扮得如同穿上了“黃金甲”,群眾們正利用有利時機進行采收。大家先把藥菊收割打捆,然后搬運到專門的機器旁,通過機器將藥菊的花和葉進行分離,整個采收過程有條不紊,務工的村民對家門口有這份工作非常高興。
“這個活很輕巧,很適合我們這種年紀大的,在這上班,收入也增加了。”
為充分利用整治后的低效撂荒地,雙勝鎮經過考察試點,決定種植藥菊,在榮光、高升、鐘鳴三個村種植后,效果很理想。
“我們依托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種植藥菊花,帶動脫貧戶持續增收。”
據了解,藥菊的花、葉都可以作為中藥材銷售,有清熱解毒、養肝明目等功效。采收后的藥菊,通過烘干等設備進行加工處理,然后打包銷往各大制藥廠,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我們種植的菊花具有耐寒抗旱、適應性強、栽培技術簡單等特點,兼具觀賞藥用等多種功能,而且我們與制藥廠合作,簽訂了花購銷協議,銷路不用愁。”
種植一片菊花,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雙勝鎮以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為抓手,大力發展藥菊花種植,逐步形成了集觀賞、科普、采摘、加工于一體的特色富民產業,蹚出了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增收的新路子,藥菊也逐漸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科學規劃部署,采取公司+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藥菊產業,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切實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我縣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產業發展政策,堅持“穩存量、提效益”,狠抓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全縣現有中藥材種植面積2.6萬畝,產量2000余噸,產值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