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臺售賣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騙取考生家長錢財。高考試題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其保管和運送都有極其嚴格的管理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屬于違法行為。考生及家長不要心存僥幸,購買所謂“高考絕密答案”。
高考試題是國家絕密資料,絕無泄題可能,不要相信所謂的網售真題答案。
同時,購買考題答案的行為本身也涉嫌違法,萬萬不可嘗試。
出售作弊器材
“無線耳機、隱蔽便捷”“遠程輸送,絕對清晰”“高級教師,保證高分”……
騙子通過微信、QQ、網頁等平臺散布銷售短信橡皮、無線耳機等作弊器材信息,聲稱其器材可以通過高考安檢,并承諾在考試過程中會有“考試高手”幫助作答,同步傳遞答案,幫助考生考出高分。
高考安保措施非常嚴格,各考點會使用電子屏蔽器和無線電探測儀等設備來保障考場管理,并加強考試期間的網絡和短信管理,且考試作弊者將取消各科成績。
不法分子會通過短信,發送帶有木馬鏈接的虛擬查詢分網址,聲稱有內部渠道可以提前查分。一旦點擊鏈接,木馬病毒便會自動植入手機,獲取手機關聯的銀行卡等信息。
高考查分一定要認準官方指定的查詢方式、查分網址,其他方式均為虛假渠道。
不法分子假冒“權威專家”,自稱掌握“內部大數據”,考生可以一次購買1萬、2萬等不同面額的VIP卡,享受一對一的“精準”指導。
所謂的高考志愿填報咨詢行業,水平良莠不齊,產生糾紛后很難找到相應的維權機構,考生和家長須謹慎選擇。
教育部官方網站也表示,目前沒有與任何招生考試機構、高校、社會機構或個人開展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的合作,切勿輕信所謂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
不法分子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離。
還有的自稱是高校或招生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有辦法“低分高錄”,或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和家長的錢財。
正規招錄過程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指標費等的,都是詐騙行為。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軍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費生”“國防生”的幌子,甚至通過偽造軍隊公文印章,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人員,許諾教育部門認可學歷、畢業后一律安排到部隊工作等實施詐騙。
軍校招生無內部指標,不會計劃外擴招、提前“預錄”,考生和家長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騙,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核實。
謊稱提前批次錄取
不法分子冒充某大學招生辦給考生及家長打電話,聲稱本學校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錄取,需要提前繳納學費,否則會被退檔,無法錄取,后果自負。
高考提前批次的錄取工作,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影響,對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為由的電話短信,需要謹慎,務必要通過官網查詢錄取信息,避免“病急亂投醫”。
偽造錄取通知書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或者發送相關的錄取短信,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要通過官網認證的鏈接或學校、教育部門官方發布的網址進入以確定自己的錄取信息,轉賬匯款時要通過多種途徑核實賬號真偽。
教育補貼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高校工作人員,主動與考生、家長聯系,并準確報出考生的學籍信息,騙取家長或學生的信任。
隨后騙子以領取“教育補貼”需先“激活賬戶”為名,讓其帶著銀行卡到ATM機上操作,從而盜取其銀行賬戶上的錢,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
任何與高考相關的款項發放均不會通過ATM機進行!
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一定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系求證。
如何防范涉高考詐騙,提高防騙能力,關鍵要做到不偏聽、不輕信。對家庭而言,高考查分、報志愿、錄取結果等關鍵信息,一定要認準各省區市教育考試院、權威媒體等發布渠道。
切忌因一時的焦慮和沖動,被僥幸心理蒙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填報志愿、查詢錄取結果,均應通過權威平臺,借助學校官方渠道核實錄取通知書的真偽,不被騙子趁虛而入,讓公平、公正、公開的陽光高考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