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易炳林)今天帶大家走近縣十一屆政協委員、儀隴縣雙陵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李雙林。
聽說日興鎮豐南村雙迎春酒業里的酒遠近聞名,剛走到廠區門口就聞到了濃濃的酒香。2019年起,李雙林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建成了這座現代化釀酒廠,開啟了他的循環農業之路,而今天我們的故事也要從這里說起。
在李雙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釀酒生產車間,只見工人師傅們把已經發酵好的糧醅加入高粱和稻殼拌勻后,便裝入甑子開始蒸制。不一會兒,清香的白酒就從管道中流出。據介紹,剛釀出的白酒還比較辛辣,需要再放入地窖中窖藏一段時間,待到口味變得醇厚,便可灌裝上市銷售。
我們用的是本地的高粱,聘請的瀘州退休的老師傅,發酵三個月時間,加之當地水好,所以酒比較純正。
李雙林是日興鎮向家農村社區的居民,早年在上海經營一家公司。2019年年底,他將公司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回到家鄉,在日興鎮豐南村建起了設施完善的酒廠,并在黎明村流轉土地300畝種植糧經作物,作為釀酒的原材料。同時,投資50多萬元,修建一處污水處理廠,解決釀酒所產生的污水問題。
這片土地從上到下面都是我承包的,一共有300多畝,我們主要是種水稻、高粱和小麥。每年的產量有10多萬公斤。而酒廠一年需要400多噸糧食,自己種一部分,鼓勵當地老百姓再種一部分,我們保底價收購。
村上有了企業,當地村民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大面積種植高粱、小麥等糧油作物,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擴展到如今的上千畝。與此同時,李雙林也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投資250多萬元在地勢較高的山頂建起了養豬場和養牛場,探索“種養結合”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我們這個循環模式是這樣的,我們的糧食用來釀酒,然后酒糟、甑酒水,是用來喂豬喂牛,豬牛產生的糞便,用于還田,保證我們這個酒廠的正常循環。
企業的一個“微循環”,串起了農業發展的綠色循環鏈。李雙林發展循環農業,不僅實現了自身企業良性發展,也有效解決了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李榮是當地村民,自從李雙林的酒廠開業后,他便一直在此務工。
我們現在在李總這里打工,待遇也還是可以,主要是現在離家里也比較近,方便照顧家庭,一年還是能掙個3、4萬塊錢。
經過多年的經營,如今,李雙林的綠色循環農業日趨成熟。目前,他已經取得我縣第一家白酒生產許可證,灌裝生產線也全部安裝完成,今年白酒就可以大規模上市。面對喜人的成績,這讓作為政協委員的李雙林對當地發展又多了一些思考。
作為政協委員,我的根在儀隴,雖然目前也帶動了一些老家剩余勞動力,更應該再接再厲,利用自身優勢,讓老家的產品走出去,把外地好的理念帶回來,為家鄉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情系家鄉發展,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積極履職盡責,關注我縣農業發展狀況,在即將召開的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李雙林將帶著他寶貴的提案出席全會,為儀隴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