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漆宗英)他是同行眼里的“老黃?!?、群眾心中的“領頭人”、社會各界的“多面手”。他時刻牢記政協委員榮譽和職責,懷揣農業人的夢想,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一步一個腳印,為我縣農業產業發展默默奉獻,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采與擔當,他就是勇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縣十一屆政協委員鄭勇旗。
這里是勇旗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線下農產品營銷店。走進店內,各類新鮮的農特產品擺滿貨架,鄭勇旗和往常一樣在店內忙碌著。他告訴我們,從剛開始的沒顧客到現在的人氣旺,都離不開他的堅持和對農業的熱愛。同時,他還把周邊農民群眾的農特產品收購過來,讓大家辛勤種出來的農產品擺上城里人的飯桌。看著產業一天比一天好,他的信心更足。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店一天銷售幾百塊錢,到現在我們可以賣到幾千上萬,到旺季的時候我們的水果和農民的農產品可以突破一萬多塊,這個對于我們來說,大大的解決合作社種出來的農產品和老百姓種出來的農產品。
鄭勇旗是四川眉山人,2009年起,他在我縣雙勝鎮成立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主要種植蔬菜、水稻、油菜、小麥等農作物。經過15年的發展,他的合作社也越來越大,不僅壯大了自己,也給附近村民帶來了增收機會。
鄭勇旗給老百姓也服了些務,農村里都是七八十歲的人了,我們這一壩上去搞得很好。
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家里都是老、弱、幼,勞動力嚴重不足,生產效益較低,這些成為撂荒地整治的制約因素。近三年來,鄭勇旗主動作為,強化土地流轉政策宣傳,依法流轉撂荒耕地,并開展適度規模經營。
我作為一個政協委員,這幾年我們也經常到各鄉鎮村去調研走訪,通過這幾年我們合作社的探索,我們推廣的“127”分紅模式,在保平、復興、雙勝等鄉鎮實踐,也獲得了成功,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認可。
撂荒土地得到復耕復種,村集體、村民都能從中受益。鄭勇旗介紹,如今合作社已購置大小農機100余臺,機耕機播、機防機收、烘干等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均采用機械化操作,帶動了周邊近300人間接或直接就近就業。
我作為一名從事農業生產的政協委員,接下來,我將更好發揮政協委員優勢,用心經營,誠信管理,助推儀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