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送窮神”
是我國古代民間
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意為送走舊日貧窮困苦
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人們將
正月里積攢的垃圾
當作“窮神”的象征
這一天
清晨即起,灑掃庭除
新年圖個好彩頭
一年都有精氣神兒
漢族民間相傳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窮子”。
正月的晦日,窮子死了,宮人把他理葬,并說:“今天送窮子。”從那之后,窮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窮鬼了。
據錢鐘書先生《管錐編》考證,我國唐代漢族民間便開始盛行送“窮鬼”,然而只稱“鬼”而不稱“神”。明清之后,“窮鬼”才被尊為“窮神”。到底是神是鬼,也沒人說得清。
01. 作糜、棄破衣、祀于巷。就是把污穢雜物、破衣爛衫均打掃出門外火燒祭祀。
02. 供煎餅,芭蕉船,點明燭,送窮鬼上路。
03. 廁神要來檢查衛生,所以要清理廁所。
04. 三六九,朝外走。
送窮鬼:這一天,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
送窮神:門上的掛箋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
男孩扔窮: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劉海打扮,背著5個用白紙或彩紙剪成的小人上街,誰搶到就算誰搶到了財神,被搶者叫扔掉窮,家中應給“扔窮”的男孩買“驢打滾”吃。
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鳴炮、燒香、敬紙,稱為“送窮”。
民間習慣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
民間習慣將爛衣服扔到墻外。傳說上古高陽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爛褲,生活上吊兒郎當,后來慘死在巷外。民間扔衣以祭,稱為“送窮鬼”。
大年初六,
萬事順意日,
在這大吉的日子里,
祝大家,
心順手順萬事順,
家順業順一路順。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犯版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