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鄉村振興,產業培育是基礎。賽金鎮潮水壩村在發展好柑橘產業的同時,抓好肉牛養殖。業主根據自己的實際和市場需求,利用現有養殖場,建起縣內首個犢牛中轉過渡場,養殖戶買牛不再難,大家“抱團”做大肉牛產業。
走進賽金鎮潮水壩村德盛犢牛中轉過渡場,只見一頭頭活蹦亂跳的犢牛正在槽邊飲水。犢牛中轉過渡場總負責人利用抖音平臺,每天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現場直播剛從外地買回來的犢牛,介紹它們的生長習性、目前市場售價,告訴養殖戶買犢牛的注意事項和飼養中的關鍵技術要領。
進入抖音平臺的新老養殖戶根據介紹和現場參觀,確定是否購買犢牛。挑選好后,飼養員集中釘上耳標,再調理幾天,完全適應當地生長環境后,養殖戶可以自己運走,也可由中轉過渡場運送。
我多方比較,這里的牛性價比高,價格合理,然后還包成活,售后有保障,我們養殖戶放心。
在抖音平臺上,有的養殖戶告訴負責人,剛買回去的犢牛和在中轉過渡場的犢牛有玩舌頭的現象,問題當場得到解答。
回來的小牛玩舌頭,因為它缺少微量元素,缺少蛋白,所以我們小牛回來第一個月要給牛喂上犢牛料,這樣它的蛋白補充上去了,就不會玩舌頭。
賽金鎮潮水壩村德盛犢牛中轉過渡場于11月下旬建成,由縣內外三個有肉牛養殖經驗的業主共同出資1000萬元打造完成,走股份合作之路。大家商議后,場地選擇在交通條件方便、輻射帶動力強的潮水壩村,讓養殖戶真正買到品質有保證、價格又比較合理的犢牛。
我們搭建這個平臺,是為了老百姓買牛難的情況變得容易,只要老百姓一個電話,我們一定服務到家,保證成活率百分之百,讓大家覺得養牛容易能賺錢,大家一起養牛,共同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為了保證養殖戶買回去的犢牛成活率達到百分之百,德盛犢牛中轉過渡場成立免費技術服務團隊。除在抖音上交流外,距離較遠的可預約時間上門服務,近處的隨叫隨到。
這批牛你看吃喝都還比較好,吃得比較正常,按照他們的技術指導養出來,我覺得我們養殖戶都能掙得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