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子咯!”
眼下,我縣水稻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
稻田里一片金黃
沉甸甸的稻穗掛滿禾桿
各地稻農們根據實際情況正搶抓農時和晴好天氣
組織收割機加緊收割
確保成熟一片、收割一片、顆粒歸倉
人與機械在田間地頭展現出一幅美麗的豐收圖景
作為全國產糧(油)大縣、生豬調出大縣和全省農產品主產區,我縣緊緊圍繞中、省、市決策部署,努力打基礎、補短板、提質效,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打造“天府糧倉”丘區樣板為目標,因地制宜建良田,因勢利導興水利,因情施策優服務,積極探索丘區農業現代化之路。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0.4萬畝,產業便道600余公里,配套渠系200余公里,全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農業生產基礎配套逐年完善。同時,緊緊圍繞“54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同步推動生豬、蔬菜、柑桔等設施農業建設,形成設施農業多產業應用、全產業發展的良好格局。
做大產業基地
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在引領產業發展和帶動群眾增收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縣大力招引農業龍頭企業,打造柑橘國家農業公園、花椒產業博覽園等現代農業園區,同時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據了解,我縣先后招引廣東溫氏、香港利達豐、四川奧特斯、浙江中味、四川好醫生等大中型涉農龍頭企業46家,培育家庭農場32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70家,成功創建省四星級園區1個、省三星級園區1個,市級園區3個,為農業產業發展厚植良好基礎。
做長產業鏈條
為促進農業產業均衡發展,推進農工有效互動,實現產業興旺和百姓致富的“雙贏”局面,我縣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接二連三,招引溫氏西南總部落戶,配套建設年產15萬噸飼料廠,引進南牧機械,定向為生豬養殖生產養殖和糞污處理設備,還引進香港利達豐繅絲、織造、練白、染整等精深加工項目落地縣經開區,實現年產真絲面料500萬米、服裝100萬件和絲棉被2萬床、年產值突破10億元。
同時我縣堅持農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功舉辦了油菜花節、車厘子采摘節、桃花節等活動,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鄉村發展新路子,還依托朱德故里5A級景區,深入挖掘農耕體驗、文化展示、鄉村休閑等鄉村旅游資源,建成三條溝現代農業主題公園和安溪潮、黎明3A級旅游景區等景點15個。
做優農業品牌
農業品牌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于實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縣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參與制定符合丘區實際的地方標準28項,采取“網格管理+出廠認證+賦碼溯源”等模式加強農產品質量管控,成功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137個、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擁有德鄉嫂皮蛋、客家牛肉,銀明黃酒、川北客家面等特色農產品,同時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特色認定等方式創建自主品牌,培育“大山香米”“蜀隴香”“儀隴繭絲”等優質農產品品牌。
據了解,我縣積還極開展冠名農產品宣傳營銷,舉辦電商主播大賽、直播帶貨等系列活動,組團參加農博會、西博會等大型展會,不斷提升儀隴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溢價能力,助儀隴優質產品走向全國。
下一步,我縣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糧食的綜合效益作為全縣抓農業的落腳點和根本點,加快構建符合當地實際和市場需求的農業服務體系,堅決扛起農業大縣應有的責任擔當。
“大地歡歌”四季村晚
2023年9月12日-9月13日
即將在朱德故里景區客家民宿博覽園拉開帷幕
歡迎你到馬鞍來
感受儀隴農耕文化、品嘗儀隴農特產品
體驗獨特的“鄉村韻味”~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唐嗣忠、張梓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