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融媒聯合體·川觀新聞記者 蒲南溪
四天后,成都大運會即將正式開幕,涉及到賽事保障的各項科技服務和保障已經準備就緒。從場館保障到運動員的衣食住行,新鮮科技“無孔不入”,它們不僅更聰明、有未來感,也在諸多細節考慮人們的需求,富有人情味,甚至還能“勤儉持家”。
無人駕駛公交車
更聰明 自動駕駛小巴現身大運村
在大運村內,極具“未來感”的自動駕駛車輛將為嘉賓、觀眾、運動員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務。本屆大運會自動駕駛官方獨家供應商——蘑菇車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大運村核心區域,部署由新一代自動駕駛小巴MOGO BUS B2和MOGO BUS M1組成的自動駕駛車隊。
載上約10名乘客,安全員輕觸屏幕上的目的地后,車輛即可平穩啟動。全程安全員雙手手心向上貼放膝蓋,前方的方向盤自動根據路況旋轉調整,車速根據實際情況或快或慢。“聰明的車”有“聰明的大腦”——兩款巴士是全球首款搭載“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自動駕駛前裝量產巴士,均搭載蘑菇汽車大腦(Mogo Auto Brain),其算力處于自動駕駛領域領先水平。
行駛安全如何保證?除了安全員,車頂的數個“眼睛”起到關鍵作用。這些“眼睛”是8顆固態激光雷達及多類型傳感器,可感知200米范圍內最小15厘米的障礙物,做到360度無盲區,響應時間僅為0.1秒。所以“更聰明”的自動駕駛小巴能夠更加安全高效地處理復雜交通狀況,保障賽事期間安全、平穩運行,給乘客帶來極具科技感的出行體驗。
超貼心 無微不至的生活服務
除了極具未來感的超算能力,成都科技還充滿人情味。大運會運動員和志愿者們熱了、渴了、餓了、想交朋友了,各種科技產品齊上陣,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七八月份正是成都火熱的夏天,最高溫基本都在30攝氏度以上。為了幫助在戶外工作的大運會志愿者應對高溫,大運村及場館周邊都將提供用航天恒溫材料制成的降溫產品。由這種材料制成的可降溫背心、冰圍脖可以為戶外工作志愿者提供有效降溫,其中降溫背心可以在兩小時內將溫度維持在23攝氏度,相當于隨身攜帶空調。
降溫背心內側
在運動員餐廳和大運村歡迎中心,智能無人咖啡機可以完成磨粉到拉花全流程,90秒內,一杯咖啡就制作好了。成都大運村內共設置了8臺智能無人咖啡機,其中一臺可以定制大運會會徽的拉花圖案。
運動員和志愿者完成比賽和工作,也許會錯過飯點,餓了怎么辦?大運村內的運動員餐廳有一臺24小時工作的智能無人小吃機,只需兩分鐘,熊貓湯圓、雞肉小餛飩等菜品即可端上餐桌。小吃機雖無人值守,但可以根據消費情況及時補充生產,同時完成自動清洗、消毒及封裝程序,隨時滿足村內人員用餐需求。
大運會期間,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不僅僅要參加比賽,還要和彼此交流。如何“破冰”?除了燦爛的微笑,還有智能翻譯機可以幫助他們無障礙交流。大運村歡迎中心的服務臺上,配備了一個個“黑盒子”——大運村智能翻譯對講系統,可以提供83種語言在線互譯、文本轉換和語音合成服務。
雙足仿人形機器人
超節能 “勤儉持家”節水節電
大運會期間,跳水項目是一大熱門賽事。人們都期待著見證“水花消失術”。而在比賽之外,成都科技為辦賽節能,部分場館周邊正在上演“雨水消失術”。
作為大運會部分水球比賽場地的新都香城體育中心周圍,采用了透水混凝土技術的結構地面。雨水在接觸到地面后,可迅速“消失”,路面很快就干了。然而雨水并沒消失,而是滲入地下,被收集起來凈化后,成為場館的綠化用水、場館內外的清潔用水、中央空調的補水等。該中心全年節水量可達3000立方米以上,整個場館耗水量降低了20%。
成都大學排球館將舉辦大運會部分排球比賽,經過改造后也擁有了“節水”技能,成為大型的“雨水收集器”。通過在地下新建地埋式蓄水池,對雨水進行沉淀、過濾等處理后,可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沖洗等。去年試運行階段,就收集了約2000立方米的雨水。“以前綠化澆灌和道路沖洗,用的都是市政自來水。現在大量利用雨水等非傳統水源,為學校節省了一筆不小的水費開支。”成都大學相關負責人說。
不僅能“節水”,成都大學排球館還有“省電”技能。館內有一個銀灰色、600平方米大小的玻璃采光井。通過自然采光,與未安裝玻璃采光井的同等大小場館相比,每天在燈光耗電上可節約300至500千瓦時,相當于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兩三個月的用電量。
供能單位也做好了省電節能的準備。國網四川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對成都大運會150輛交通車提供充電保障服務。大運會期間,除了普通充電樁,充電站內還配備了具有車網靈活互動功能的V2G充電樁,具備相應通信協議的電動汽車可由此向電網“反向賣電”,助力“移峰填谷”,節約能源,減少電網負荷。
圖片由成都市科技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