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張義明)生態有機,綠色循環。今年以來,保平鎮陰草灣村以綠色引領農業產業發展為思路,突出市場主體和特色優勢,多措并舉探索“種養循環”模式,既富了群眾,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蹚出一條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子。
在保平鎮陰草灣村,業主袁建武正在給全村的黨員匯報近兩年的產業發展情況,看到西瓜地里一個個圓滾滾的大西瓜,大家對村撂荒地整治的成果非常滿意,對全村產業發展更是贊不絕口。
“去年主要是種糧食,種的小麥、玉米、油菜,都種了,從今年(開始),我就想來個種養循環,開始搞養殖業,糧食直接養豬、養雞、養羊,就不用外賣,來個一條龍服務。”
—業主 袁建武
兩年前,在外面務工的袁建武回到陰草灣村,承包村里整治后的撂荒土地,開始糧食種植,在種植糧食的基礎上,袁建武開動腦子,在山里養殖土雞、土鵝、土豬,實現生態綠色養殖。
“都是自己跑山豬,在坡上隨時跑起的,純糧食養,雞也是跑山雞,都不用管它。今年目前出了兩批肥豬了,賣了幾頭小豬。”
—業主 袁建武
在袁建武的養殖場內,雞和豬完全散養,它們的糞便則作為有機肥料投放到地里,讓糧食作物在不使用化肥的情況下生長,既綠色又環保。同時,種植的糧食和秸稈作為飼料補充雞豬魚的食物,真正實現種養循環。對于將來,袁建武也有了更遠打算。
在陰草灣村,通過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轉,村農業產業發展欣欣向榮,蓮藕、糧油、水果產業發展迅速,不但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給村集體經濟帶來了良好的收益,陰草灣村村美、民富、產業興旺的新農村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通過引進業主,發展集體經濟,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到十五萬。”
—保平鎮陰草灣村黨支部書記
袁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