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易炳林)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民生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構以干部作風整頓為契機,深入基層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化民怨,督促黨員干部轉作風、樹形象,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用實際行動護航全縣發展大局。
在先鋒鎮洛陽村,當地負責“三接訪”的工作人員正在對村里廁所改造問題的處置情況進行回訪。在村民王芝國和魏小平家中,干凈整潔的廁所環境令人眼前一亮。整個廁所面積不小于2平方米,而且有了屋頂、貼上了瓷磚、安裝了沖水箱,如廁環境既寬敞又整潔。
“以前沒修廁所的時候上廁所很不方便,現在這個衛生廁所經過改造過后,上廁所非常方便,又干凈。”先鋒鎮洛陽村村民魏小平高興地說。
洛陽村廁所改造項目是涉及該村49戶村民的一項民生工程。去年12月,村民王芝國到鎮上“三接訪”處反映該村廁所改造工程進度停滯,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接到反映后,先鋒鎮紀委高度重視,召集各方力量會商研討,并成立工作專班,督促相關部門及時跟進。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監督,定期回訪傾聽民眾呼聲,確保項目及時建成投用。
洛陽村廁所改造問題的成功解決是我縣紀委提升執紀監督、護航民生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為著力解民憂,我縣各級紀檢監察機構綜合運用“三接訪”、“陽光問政”壩壩會等活動,來鼓勵群眾反映問題,督促黨員干部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直面問題,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民生難點。
在鳳儀鄉紅梁村,記者見到鄭大評時,他正準備前往鄉上購買化肥。他告訴記者,村上“陽光問政”壩壩會的召開,解決了困擾他許多年的“出行難”問題,讓他感到十分滿意。
風儀鄉紅梁村村民鄭大評:“以前我們這個路毀了,毀了后我們趕場不方便,現在路整好了加寬了,趕場各方面很方便,買肥料啊,這些都是很快,三五分鐘都回來了。”
鄭大評所說的損毀路是該村200戶村民進場趕集的最近通道。2019年,該道路在修建“五馬”路時被損毀,后因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整修,一到下雨,道路泥濘,車輛行人無法出入,群眾進出均需繞行。去年9月,該問題在“陽光問政”壩壩會上再次被提出,引起鄉紀委書記王治培的高度重視,他帶隊前往居民家中和現場了解情況,并召集鎮村干部商討解決對策,拿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經村兩委積極協調與德璟交投公司出資20萬元后,徹底解決了過去的損毀路,現在老百姓出行非常方便。
執紀為民,護航民生。不僅要督促黨員干部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更要鼓勵他們轉作風、樹形象,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直接將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體現在日常。
在立山鎮陶家嶺村,鎮上便民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該村殘疾人彭克淑進行社會養老金資格認證。信息錄入、人臉識別、登記認證,一系列操作過后,老人的業務很快便辦理完成了。
立山鎮山高路遠,為了讓更多群眾辦事不跑路或者少跑路,立山鎮紀委牽頭組織成立移動便民服務大廳,每月督促民政、林業、水務等涉農部門,深入到距場鎮較遠的村開展集中業務辦理,把便民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
“我們以前辦事很不方便,到鎮上的車也不方便,來回都要很多車費,現在鎮上把(辦事)點設在我們村上,辦事一切都很方便,我們很喜歡。”
“我們來到村上給群眾辦事,既能聽到群眾真實的聲音,也能加深與群眾的感情,這樣的事情我們愿意做、喜歡做。”
“我們將持續督促相關部門努力作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以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今年以來,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鄉村振興、人居環境、醫療衛生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重點領域,開展逢場天“三接訪”,“陽光問政”壩壩會434場次,各類服務活動 200余次 ,督促整改問題746個,協調解決問題307個,服務群眾達10000人次,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和滿意度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