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 張義明)項目是經濟發展的載體。銅鼓鄉凌云山村依托“2022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補助資金項目”,引進企業,走“黨建+項目”的路子,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在銅鼓鄉凌云山村的果蔬基地,前幾天的持續降雨,導致晚熟西瓜和海椒地里的雜草生長得很快,蟲害也不時出現。這幾天,業主楊鑫鶴抓住晴好天氣,有序組織本地群眾到基地開展除草治蟲。
據楊鑫鶴介紹:“每天在基地里務工的大概有50到60個人,他們比較勤快,每個月拿到2000到2500元沒得問題。”
“2022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補助資金項目”落戶凌云山村后,銅鼓鄉引進業主承包土地1000畝,種植西瓜、海椒和南瓜,并建起加工廠房。企業在實施項目前,與村上簽訂合同,產業收益按比例繳納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如何把企業與村上兩者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銅鼓鄉想出新辦法。
銅鼓鄉副鄉長李雷告訴記者:“我們鄉堅持走‘黨建+項目’的路子,從前期項目的選擇到后期的實施,我們花的是力氣,用的是科技,要的是效果。從目前來看,通過項目建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夯實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基礎,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有了好的項目,企業和村上的利益鏈接機制建立起來,凌云山村的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村上又有了新的思考和打算。
凌云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劉炳良表示:“集體經濟扶持項目落實在我們村后,每年集體經濟收入可達20多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利用這些資金,繼續擴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讓全村所的群眾參與進來,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