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汪澤宇)“不僅每月準時發放,過程也公開透明,大家非常放心。”6月9日,儀隴縣張公鎮繁榮村村民茍守興拿起手機向筆者展示了以工代賑勞務報酬的到賬短信。今年以來,他參加了村里的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所有勞務報酬通過惠民惠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平臺發放。
2022年春節時,茍守興聽到村干部宣傳村里將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需招聘一些村民參加工程建設。他表達意向后簽訂了務工協議書,參與到該村村道、生產便道等建設中。
銅鼓鄉盛家溝村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現場(資料圖)
“以工代賑項目可充分帶動務工群眾就近就業,提升村民就業技能,增加他們的收入。”儀隴縣張公鎮副鎮長蹇紅介紹,該村以工代賑項目吸納了118名群眾參與,預計發放勞務報酬120萬元,實現人均增收約10000元。每月通過“一卡通”平臺發放勞務報酬,比起傳統報賬制省事省時。
“由老黨員等德高望重的村民組成村理事會,記錄本村村民務工工時,村干部負責將統計數據交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匯總,每月10日前上傳到相關單位。”蹇紅說,從數據上傳到勞務報酬發放一般不超過5個工作日,每月都能做到按時發放,群眾對“一卡通”平臺發放勞務報酬很滿意很支持。
“2022年11月起,全縣所有以工代賑項目的勞務報酬都由平臺統一發放,全部賬目經線上線下公示并留存記錄。整個過程包括‘理事會填報、鎮村初審、發改復核、財政統發、銀行直達’五個監督管理環節。”儀隴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