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蠶桑產業是我縣鄉村振興、富民增收的骨干產業之一。今年,我縣采取“企業+大戶”發展模式,集中共育小蠶。早春小蠶經過八天左右集中共育便可以走出恒溫室,進入養蠶大戶的蠶棚,開啟“吐絲”之旅。
在銅鼓鄉龍家店村的“小蠶共育中心”,專業培育小蠶的工人正按照技術要求,對即將走出恒溫室的三齡蠶,均勻撒上切細的桑葉并運到室外。隨后養蠶大戶開著三輪車,有序領回三齡蠶。
銅鼓鄉龍家店村養蠶大戶趙華今年早春喂養了44張,集中共育的小蠶剛運回養蠶大棚,蠶桑技術人員立即上門指導她科學擴座分蠶以及用生石灰加漂白粉做好消毒工作。
“小蠶進入大棚后,飼養的每一個環節,技術人員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按照要求去喂蠶,相信養的蠶會很好,結出來的繭子,又白又大。”趙華說。
蠶桑生產要抓早主動。今年,我縣早春小蠶共育工作是由布碧絲、語山、奧特絲、恒豐信等四家栽桑養蠶企業承擔共育任務。小蠶發放到蠶棚后,主管部門立即跟進技術指導,保證蠶繭質量,提高蠶繭收益。
縣農業農村局特產站站長雷超說:“正所謂‘養好小蠶七成收’。我們將與企業一道,落實專人,走進蠶棚,指導養蠶技術,讓大戶掌握減少蠶病的方法,提高養蠶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大力推廣自動化上簇的設施設備,減少勞動力,保證蠶繭的質量,最終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