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融媒(記者 劉遠華)俗話說,育好小蠶,豐產增收就有了一半的保證。我縣今年春季育種2.1萬張,全部采用小蠶共育的模式,保證蠶繭質量,增加農民群眾的收入。
在銅鼓鄉龍家店村的“小蠶共育中心”,一個個帶有白色斑點“蟻帶”擺放在恒溫室里。蠶桑技術人員正在指導當地群眾進行“收蟻”工作。
技術人員許錫超說:“我手里面的收蟻帶,是昨天晚上從我們的催青室出來之后進入我們的共育室進行第二次催青,差不多10個小時的保溫之后,今天早上4點鐘進行感光,現在這里的蠶卵已經變成像小螞蟻一樣的蠶蟻,現在我們馬上進行收蟻工作。”
看似簡單的“收蟻”工作,很有講究,工作人員身上除不能有任何一點點香味外,還要按照程序來操作。首先第一步涂上水,讓膠融化以后,進行揭棉紙。
包在“蟻帶”上的棉紙揭開后,帶子分成兩半,工人們趕緊均勻地撒上生石灰進行消毒,再蓋上網子,讓“蟻蠶”在恒溫室里呆上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喂桑葉了。這個時候,“蟻蠶”所吃的桑葉,是桑樹尖上第二片黃中帶綠的嫩桑葉,用切割機切得很細后,給“蟻蠶”喂上。
通過培訓后的工人,按照技術要求,給“蟻蠶”喂上嫩綠的桑葉,把它放在另外一個恒溫共育室,呆上8天左右的時間,它們就是三齡蠶了,結束共育時間,就可以放進蠶棚里“催食”。
縣農業農村局特產站副站長劉龍飛告訴記者:“小蠶共育是保證我們儀隴縣養蠶優質高產高效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小蠶共育的好處就是有利于消毒防病,培育壯蠶,節約勞動力成本,統一出庫時間,保證蠶繭質量。”
據了解,我縣桑園面積達到7萬畝,主要分布在銅鼓、土門、大寅、三河、柴井等鄉鎮。小蠶共育全部是由布碧絲、語山、奧特絲、恒豐信等四家企業承擔共育任務。目前,我縣早春蠶的共育任務正有序進行,接著將進行晚春蠶的共育任務。